第247章 肥妻不弃,我带全家逆风翻盘19(2 / 2)

夕阳西下时,招工终于结束了。

二十个名额刚好对应二十户人家,剩下的十一户要么没人愿意去,要么没人通过考核,都答应等以后再报名。

毕竟后面桃厂要干的活儿多了去了,又不是现在非得挤进去。

本来说好的轮流,最后也没轮上。

不过走了这么一个规矩,就算是没选上,也没什么好说的。

自己技不如人,若是要闹事,有的是人骂他们。

司承年看着登记册,对安顺成说:“还是‘每家出一人’这个办法好,既公平,又能让村民都满意,还没人能挑出理来。”

安顺成笑着点头:“是啊,这都是三爷爷的主意,老人家阅历深,考虑得就是周全。以后桃厂招工,就按这个规矩来,省得闹矛盾。”

*

招工结束后,桃厂正式开工。

可秋季的后山光秃秃的,连个桃核都见不着。

之前把新鲜的桃子做成桃干,早就摘完卖光了,只剩下仓库里囤着的半干桃肉、晒干的桃花瓣,还有村民家里收的少量核桃、红枣。

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没桃子,这厂子能干啥?别刚开工就歇业啊!”

司承年却早有打算。

开工第一天,他就把二十个工人分成两组:

一组负责整理仓库里的半干桃肉,清洗、去核后切成条,再用糖水浸泡后烘干,做成“桃肉干”;

另一组则把晒干的桃花瓣和村民家里收来的核桃、红枣搭配,用蜂蜜拌匀,压成小块,做成“桃花糕”。

“现在没新鲜桃子,咱们就做干货!”

司承年拿着样品给大家看,“桃肉干耐放,能卖到冬天;桃花糕好看又好吃,供销社肯定愿意收。咱们先做这两种,打开销路再说!”

可刚开始干活,问题就来了。

生产组的女工洗桃肉时总洗不干净,烘干后还带着杂质;

做桃花糕时,蜂蜜和原料的比例没掌握好,要么太甜,要么太干。

安小梅在生产组里,看着手里不成形的桃花糕,心里更慌了。

陈默早上出门前还叮嘱她“盯着司承年有没有偷懒”,可现在连自己的活都干不好,哪还有心思盯别人。

司承年看出了大家的窘迫,没批评人,而是亲自示范:

“洗桃肉要先用温水泡半个时辰,再用软毛刷轻轻刷,这样杂质才会掉;桃花糕的蜂蜜,一斤原料放二两就够了,拌匀后要放在蒸笼里蒸一刻钟,再压成型,这样才松软。”

他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熟练得很,看得村民们连连点头。

之前安顺成就讲过,做这些必须要有规范要求。

虽然确实是对村民要求好了的,但是难免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出错。

安小梅看着司承年耐心的模样,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

陈默总说司承年“没文化、只会耍手段”,可眼前的司承年,不仅会教大家做干货,还会算成本、谈销路,比只会说风凉话的陈默靠谱多了。

她悄悄学着司承年的方法做桃花糕,没过多久,就做出了一块像样的,连旁边的女工都夸她“学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