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四海归一,秦王政可取,大兴亦可取(2 / 2)

入过望南门,便是数百步的阔道。

阔道左右两侧,以望楼箭塔形成了拱卫之势。

在进第三门,提中宫二字,是整座大兴宫的最后一道闸门。

迈过中宫门,是极为辽阔,草木不生,鸟羽不落的青石广场,还有一座座可盛放篝火的石柱。

同样,在青石广场眺望殿宇群。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王制的亭台楼阁与殿宇。

在往前,九段泰阶形成的阶梯路,每段五阶条状青石,直至延伸至上方的大殿,九五之意不必言明。

“啪嗒。”

宁辰迈步走上泰阶。

前后左右是拥簇的大兴文武与大兴卫。

“主公。”

刘晔提着衣袍,恭敬道:“王城已经修缮完成,动用了十余万百姓,不过皆有月钱发放,并非是徭役,此内城不如长安洛阳,但也不差许昌。”

“如此足以。”

“大兴不需要奢华。”

宁辰脚步突然一顿,转身俯瞰青石广场,沉声道:“日后需要迁往长安,以制漠北与西域,此地迟早会降为陪都,大兴的天下不会止于南地。”

“喏。”

众文武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殿外广场,立青石刻名万国。”

“喏。”

刘晔瞳孔一缩。

宁辰转身而行至大殿之外。

广袤殿宇,青石为基,木柱承天。

纵然刘晔说不够建制,但也彰显奢华与威仪。

“哐。”

大兴卫打开殿门。

刘晔捧着文书,解释道:“大兴宫内,设三门一纵道两横道,及万国广场,前殿,后殿,内六宫皆未留名。”

“前殿,四海归一。”

宁辰目光凌厉,淡漠道:“后殿长平,内六宫,主宫大业,陪宫长乐,千秋,万年,永寿,甘泉。”

“主公。”

张昭,鲁肃等人神情巨变。

刘晔头皮发麻道:“秦王宫,亦有四海归一。”

“不可取吗?”

“天下承平的大志不可消。”

“四海归一,秦王政可取,大兴亦可取。”

“大兴之志,舰船东出西归皆为大兴之土,苍天之下,日月所照,风雨所沾,皆为我大兴臣民。”

宁辰目光浩瀚而又深邃,言语间满是睥睨风姿。

大风袭过,来自数千年的岁月厚重感,弥漫于偌大的大兴宫中,让无数人为之屏息,垂首,不敢直起腰身。

“喏。”

刘晔作揖而应。

“主公明鉴。”

张昭,鲁肃等人尽皆俯身躬拜。

万国来朝的广场,四海归一的前殿,长平的后殿,以大业为主宫。

大兴的风骨,宁辰的枭雄气,依旧一如往常,饶是他们也震撼了,一句秦王政可取,大兴亦可取,谁还敢进言驳斥。

“主公。”

刘晔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礼部已经对各州郡发去文书,刺史,太守,总兵职,将会在年关之前入城述职,公达与徐庶等人还在梳理益州内政,预计年后可以回朝。”

“陈元何时至?”

宁辰转身凝视向交地。

刘晔恭敬道:“交州刺史,夷州刺史已经在路上了。”

“尚可。”

宁辰点了点头,沉声道:“从今日开始,子敬划出军议司,公达划出兵部,征徐庶为西阁祭酒,先拟好策书,等其述职之时,便可赴任军议司。”

“喏。”

刘晔恭敬道。

“咕咚。”

张昭,王朗,乔蕤等人吞咽着唾沫。

内政六部,军议司更迭大改,连鲁肃与荀攸都有变化吗?

鲁肃是谁?

征夷州,交州的大都督。

荀攸,征益州的统帅,竟然有官职变动。

如此更迭之举,显然要充实大兴根基,更好治理这五州之地。

大兴宫。

四海归一殿中。

大兴文武以左右而立。

祀天地之后,便是称王立国的大兴。

除却宁辰以上位之资坐于王位之上,文武皆以立足而站。

“刷。”

宁辰掀袍落座九阶上位,沉声道:“初回大兴,不查六部事,等各州郡太守述职后,尔等呈递文书。”

“喏。”

众人躬拜道。

宁辰再度道:“王虎,召大兴司业祭酒,司业司丞,医学张仲景,道录司张鲁入宫。”

“喏。”

王虎应声出殿。

“哒。”

“哒。”

“哒。”

宁辰倚在大椅上,敲打着桌案。

每一声,都让殿下文武心中发寒,呼吸急促。

初归大兴,虽然不查六部事,但是大兴体制的变革,却悍然展开,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担忧自己的变动。

鲁肃老神在在,似乎并不在意自己被革出军议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