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英烈碑,魂兮归来(1 / 2)

“马德衡。”

王岳探手拉住人群中一个凄惨狼狈的身影,面色阴沉道:“主公让你们为指海舰,为何你身上穿着甲胄?”

“额。”

马钧嘴角一抽。

王岳扫过一个个眼中带着杀伐的公输学子,心中愈发沉重。

作为司天监监正,他知晓大兴全部消息,更清楚宁辰对这些人给予的厚望,出海时有近百学子,可回来的竟然不足六十。

“监正。”

李譔苦笑道:“我等指海,自然是先锋,而且征战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等不杀人,别人也杀我们啊!”

“混账。”

王岳怒斥道:“你们是公输学的骄子,可知培养你们需要花费多少年时间,难道是为了让你们上战场吗?”

“王岳。”

荀攸拍了拍其肩膀,沉声道:“让他们去庆功,有时候不经过战火的洗礼,如何能造出适用将士的军械。”

“多谢先生。”

顿时,四周凄惨的学子作揖道。

“快去吧。”

荀攸摆了摆手笑道。

“喏。”

众人应喝间,已经朝着军营跑去。

期间,他们还与将士打成一片,哄笑声时不时传来。

“王岳。”

荀攸指着远去的背影,淡笑道:“出海之时,将士对这些学子是尊敬,而现在则是为袍泽,可融于大兴的学子,才能成为梁柱!”

王岳苦笑道:“先生,我也是为他们着急啊!”

“不碍事。”

荀攸怅然一叹。

这一夜。

过得极为漫长。

篝火与酒水,哄闹与垂泪,成了鲜明的对比。

翌日,日上竿头之时,军营中呼噜声依旧震天,没有人在营地内大肆吵闹,反而一遍又一遍热着饭食。

他们,生怕惊醒这些为大兴立下赫赫功勋的将士。

三日后。

大军启程班师回城。

同日,大兴辑报贩卖在各郡之地。

以宁辰拟写“献捷,大兴战旗为引,招我英烈魂兮归来’为篇。

故而大军回城之路,凡经过乡镇,县城,无不是有百姓躬拜呼喝,亦有人潸然泪下。

他们送子嗣,夫君,父亲参军。

此战大捷,亦有人埋骨他乡,献捷之日未见其人,可十月初十,前往大兴城外的英烈碑,以战旗为引,唤君归乡。

九月二十。

大军班师大兴。

这一日,军议司,兵部统御兵卒。

清点遗书与坟土陶罐,朝着大兴治下各郡分发而去……

大捷,伴随着大哀而至。

不过,逝者已逝,生者还需继续。

受伤的将士在救治,落下残疾的将士被兵部统计,而后在工部工坊,吏部与刑部的府衙中安排闲职。

他们为大兴征战,大兴自然要养着他们,这是铁律。

数日后。

大兴府,大堂之中。

王朗捧着文书,眼眶通红道:“各营抚恤已经清计完成,第一军团校尉李璧阵亡,将士阵亡三千众,伤残二百。”

“继续。”

宁辰捏着大椅扶手道。

王朗再度宣读道:“第二军团,校尉苏飞阵亡,将士阵亡两千,伤残一百,第四军团,将士阵亡两千五百余,伤残一百五。”

“继续。”

宁辰呼吸粗重了几分。

如此惨烈的伤亡,大兴从未有之。

王朗深吸了口气,沉声道:“船工,辎重兵,阵亡两千,大兴学府公输学学子,阵亡三十二人!”

“将士大壮。”

“抚恤必要严督。”

宁辰面色冷厉道:“阵亡学子,谁去抚恤?”

“大兴司业。”

王朗俯身道:“司马德操,领公输学所有博士祭酒,前去抚恤,并送上坟土与遗书。”

“好。”

宁辰点了点头。

“呼。”

刘晔起身,恭敬道:“主公,祭祀章程已经拟定,同时大兴城从十月初十开始,素镐三日,扬我大兴军旗,引我英烈魂归。”

“可。”

宁辰沉声道。

“喏。”

刘晔躬身退入席位。

“兵部。”

“军议司。”

宁辰沉声道:“统筹功绩,拟定所有奖赏,阵亡将士亦是如此,择日呈入府中审计,十月初十之前全部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