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皆为利来,还有高手(2 / 2)

因此,在朱棣看来,建立科学院只是为了倡导崇尚科学之风,你就算物理化学学得再好,也创造不了太多价值。

“若说利益,那可就太多了!”朱棣一问出来,朱高燨就道:“父皇之所以觉得科学院创造不了利益,那是因为大明朝还是老一套做派。”

“即产出的东西没有版权保护一说,只要觉得好用,就觉得是国家之物,可以随意拿来使用。”

“然则要想发展科学,这等做派是断然不行的,凡是科学研究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埋头苦干,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成果。”

“可若是成果一出来,便只是口头嘉奖几句,没有实际利益驱动,那即便再热爱研究,也不可能研究出成果!”

“故而科学院要想建立成功,首先需要奖惩机制,即科学院研究的项目一部分由朝廷分派,一部分由个人申报。”

“一经立项,便要划拨经费供给研究,一旦有了成果之后,科学院便要奖励,而如果迟迟没有进展,则要处罚。”

“如此一来,为了科学院之中的科学家便会殚精竭虑,力图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一个个能创造经济利益的项目。”

“而有了项目之后,那就好办了,比如玉米,如果科学院研究出了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的高产玉米,大明朝是不是要推广?”

“如果这是公家建立的科学院,那自然可以随时推广,可一旦科学院是皇家建立,那公家就不能白推广了。”

“想要种子,要从国库出钱购买,想要技术,也要从国库出钱购买,想要人才援助,一切花费也是公家出。”

“这样一来,父皇只需要一纸推广耐寒玉米的诏令,那内阁与户部就要乖乖从国库出钱。”

“如此一来二去,不仅父皇的内帑能充实起来,科学院也能顺利发展!而在看到科学院效用之后,不需父皇强迫,群臣就会上表建立科学院。”

“因为在这群人的眼里,国库的钱才是大明的钱,而内帑的钱不是,故要节省国库的钱财,只有以公家的经费支持研究才能开源节流!”

“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朱棣听着朱高燨的讲述,不由一阵抚须点头称是,暗道这个办法好。

内帑建立科学院,说白了就是一种掀桌子的办法,既然朝廷官员不愿意用国库的钱建立科学院,他就将科学院纳为私有。

等有点成果,再下旨让朝廷花钱将科学院的成果买过去,这就相当于左手倒右手,即赚了公家的钱,建立了科学院。

等到时候再将科学院打包一卖,那就又能从国库里面捞上一笔!别看他是皇帝,实际上国库的钱,他也不能随便动,与其躺在国库里吃灰,不如捞出来给他花费呢!

如此想着,朱棣自是连连点头,又看向了朱高燨道:“那在琼州,可有这等耐寒玉米出产?”

“自然没有!”朱高燨道:“如果父皇有意,可先从内库出钱,我从琼州借调几个专家过来,三五年之内,定保能出产这种耐寒玉米!”

“三五年才行?”朱棣一听,顿时不悦道:“朕哪有时间等你个三五年,别说三五年,就一年朕都不想等!”

“老爷子,科学可不是这么发展的!”见朱棣如此急切,朱高燨微微一笑道:“不过好在我不止玉米一种作物!”

“若是父皇舍得出钱,十万贯,儿臣卖一种新型耐寒作物给父皇,此物亩产三千斤以上,耐寒耐旱即便在北方冰原,也可高产!”

“你说什么,亩产三千斤?”朱棣顿时一脸惊骇,便连朱高炽也抬起头激动道:“在北方冰原都能种?”

一时间二人都有些惊讶,本以为玉米已经是最神奇的农作物了,没想到在玉米之后,还有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