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了朱高燨的描述之后,朱棣顿时不淡定了,一时忘了方才的恼怒,急忙问道:“老四,你说的这东西唤作何名?之前朕再琼州的时候,可是听也没听过还有这等作物的存在啊!”
不是朱棣不够沉稳,实在是朱高燨藏着的好东西太多太多,你说玉米能产两千斤就罢了,现在除了玉米竟然还有神物!
他几乎都要怀疑,若不是此时谈起这件事,朱高燨能一直捂着,直到他死的那天恐怕都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
而朱高燨见之,自知朱棣的想法,当下摇头笑道:“此物唤作土豆,也可唤作马铃薯,此物形似马铃,味道类似于山药。”
“至于父皇为何不见,是因为此物在琼州根本没有普及,因为此物喜冷凉干燥气候,尤其喜欢沙地,故在琼州难以普及。”
“儿臣取得此物之后,便将此物培养于海外小岛上,未曾推广种植,只不过是如今父皇筹建科学院,见得此物合适,方才向父皇推荐!”
“原来如此!”朱棣闻之点了点头,朱高炽却问道:“老四,你说此物喜沙地,那岂不是说辽东等地也可种植?”
“那是当然,莫说辽东,辽东往北依旧可种,只要一年有三个月温度适宜,便是常年冰雪覆盖之地,照样能种!”
“世上真有这等神物?”朱高炽一时喃喃说着,随之又看向了朱棣道:“父皇,此物正是国朝所需啊!”
然则不用他说,此时朱棣早已经意识到了土豆的战略价值,这不仅是建立科学院的所需的作物,也是大明朝维持统治的助力。
因为现在的大明朝的版图极为广大,南边的国土固定,自不用说,而北边过了辽东之后,国土实际上已经探到了北极圈的范围。
这一部分土地,是朱棣和朱元璋相继扩张,将本来纳于游牧民族的大量山林土地占据而成。
可这一块土地虽大,却也是大明朝的负担,因为这一块土地上作物难以生长,论起大明当前的作物,唯有小麦才能有些收获。
像是水稻这些作物,根本无法再北方扎根,这也就导致大明北边漫长的国境线上粮食产量极少。
包括大明的边军,现在实际上都是靠着江南、河北各地输送粮食,方才能坚持下来。
一旦南方遭到了灾害,那这些地方的军粮就会出问题,进而导致大明朝的国境线不断内迁。
朱棣要迁都,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毕竟,如果都城在南方,那军粮要想送到北方,就需要大量的民夫消耗大量的粮食。
而如果都城在北方,尽管收税会比较困难,可从北平押送粮草北上,后勤压力却远比现在要小。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方缺粮的实际状况下,如果土豆真能在北方普及的话,即便一年只能出产一茬,那几千斤的亩产量,也能使北方自给自足!
换而言之,这不仅能减少粮食输送,也能减少途中的浪费,每年节省下来的钱财,那都是相当恐怖的。
所以抱着这种想法,朱棣罕见没有降价,只是问道:“这土豆现在有多少,培育是否困难,如果大规模种植,需要多久培育?”
“若是父皇想要,那儿臣自然是全力供给,这土豆是以根茎培养,一亩地需要大概二百斤做种。”
“不如这样,父皇从内库划拨十万贯来,儿臣再以十钱一斤的价格,出售两百万斤给科学院。”
“这样,父皇只需划出万亩田地,明年就有至少三千万斤土豆产量,再拿两千万斤做种,两季可翻两番,两年之内,可保北境全面普及!”
朱高燨如此说着,实际上土豆他一根毛都没有,但他有系统,两百万斤土豆,实际上只需要花销同等价值的积分就能获取。
依照土豆十倍的增产率,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种满大明朝的土地,压根不需要太久去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