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小,说这些话我就不跟你计较了,回去多跟你爹学学人情世故,老刘家生意做得这么大,毕竟靠得可不只是占人家的小便宜。”
不过气归气,失面子归失面子,吴家三姨到底还是吴家三姨,没失了风度淡淡而过,却还是不失犀利地打中了麻姑的痛处。
她就是嘴坏。爹早说过,若不是这张嘴,大起来招个女婿,家里的生意他就可以放心交给她了。
“我怎么……”
麻姑来不及地开口,欲跟吴家三姨好好辩白辩白,人家却不跟她说了,浅笑对走出门来的二丫招手:“快来,麻姑嘴里说干了,给她润润喉吧。“
这下,就看出老姜的辣来。
她越不动气,麻姑的气越盛,索性拉住三姨的袖子:“老姨你才说我的话我不服,我得跟你好好白扯白扯!”
二丫轻轻拉住了她,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草茶推到她面前:“哪,提神醒脑的。难为你为我的事费了这许多心,喝吧!给你放了蜜的!”
说着,同样也向吴家三姨面前推了一杯。
那话呢?也一样是说给她听的。
“里头有什么?”麻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凑到杯沿闻了闻:“好香!”
二丫不答。
有什么,不就是,玫瑰花,薄荷,迷迭香什么的喽。
不过这都是秘方,怎么能随便告诉你?
“才我听你说到华北镇,那是个什么地方?说来听听呗。”
麻姑才要回应二丫的问题,吴家三姨悠悠然开了口:“华北镇么,就在咱田家庄西南边,约莫三公里的地方。”
那是个古老而繁荣的大镇。揣摸一遍,田家庄刘家庄的兴起多少是因傍了它的缘故,虽说是个镇,却比近庄的小城里还要热闹许多。
穿过小城,走不上一里,就到了镇边,因靠着运河,多少丝绸茶瓷,南北货的客商,得从运河摇船,上了码头也就到了华北镇。
待看过货色,谈妥价钱,然后,银货两讫,装船,解缆,开走。
沿了河道抵达子,再从镇子入城,向北,向南。所以,华北镇与这小城,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因此,华北镇在这一片庄民们心中,威望是比城里还高的。
华北镇的桥,比他们高大;河流,比他们宽,长,四通八达;就连镇上的屋脊都要比他们高三砖。
而说起兴旺和热闹来,也是以华北镇为标准:高墙坚瓦,屋脊鳞次栉比;河道里船只如梭,桥洞一眼套一眼,直下十里;沿河的店铺挤挤挨挨,酒旗,菜幌,灯笼的流苏,都绞在一起了。箍桶铺里,堆起着盛米的斗升;篾席铺子,是养蚕的匾和席;方木铺里,织绸的木梭子,成筐成筐,还有棺材铺子,斗大的“财”字,颠倒挂着,底下是裁好的楠木方子,散发着木脂香气。
小镇虽小,然气象蒸腾,无数的银两在此进出。
而要比华北镇还旺盛!这就不得了啦,那也只就只一年一度的石佛山,可以达得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