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娘也明明白白听出三姨话外之意了,错愕和惊讶之余,更还有大窘,本来就薄的脸皮,更是没地儿放似的。
说心里话,她不是没想过文哥和二丫的事,尤其最近,三姨跟自己家愈发走得勤了,对自己女儿也比从前看得入眼了。
要知道,以前二丫真就是个傻毛,什么也不懂整日就是个乐呵呵,三姨当她小猫似的,反正文哥也喜欢,两人年岁也小,就让她伴在他身边,无害无妨的。
如今却不一样,两孩子都大起来了,二丫又变了个人似的聪明起来,再不能用小孩子眼光来看待了……
说实在的,二丫娘自打回绝了田八姨那头不靠谱的亲事之后,心里还真有些期盼,期盼着,能跟吴家三姨结个亲家。
两孩子本来就要好得很,吴家虽眼下比自家根基深些,可文哥不是不会说话?自家闺女如今精明得很,这么一算计,也算门当户对了。
却没想到,这盘算好的小九九却被吴家三姨当众打了个粉碎。
不安之下,她看了自己女儿一眼,生怕女儿也伤心难过,特别是当了田老五家的面,别挫伤了孩子的面子。
不料视线扫过去,却看见一张风轻云淡,若无其事的小脸,似笑非笑,全然不在乎。
吴家三姨也在观察着二丫的表情。
说实话,刚才那番话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说吧,引得村里闲言长语,那些长舌妇们无所不嚼,没的事也说成有的,更何况文哥跟二丫的好是人人皆知的。
说吧,也确实怕伤了老五家的心。人家对文哥自小就不嫌弃,也一点儿没探究过他的出身,在这村上来说,只这两点就够让三姨对她们另眼相看了。
也正因此,老五走后,吴家三姨才对她们照顾有加,想接她手里粗使话计的婆姨们多了去了,可能要到手的,也就只有田老五家的。
不过文哥的亲事,说实话,吴家三姨也是真的,另有打算的。
二丫啊二丫,要知道,我文哥跟你可不是一路人哪!
门不当,户不对,你若有福,当他是哥哥一样,他将来也不会薄了你;可你若陷进去了,那就只能怪自己福浅了。
“三姨您说完了没有?说完了就请我娘带您家去。文哥才为躲失心疯的,在家里坐着呢!您过去坐坐,一会儿我这里完事,给您做一顿好吃的去!昨儿叨扰您一顿,今儿我还您!”
二丫不止不气不恼不羞,反还落落大方地眯眸一笑,并对吴家三姨下了邀请。
三姨不由得深看对方一眼,心里点了点头,不说话,冲二丫娘抬起手来,招了一招。
二丫娘强忍着不快,微笑扶住了她的手:“三姨走,咱家去!今儿地里我现掐了两根黄瓜,还顶着花呢!一会拍了给你过面!”
二丫揪下一把香茅:“娘,那黄瓜您洗净了就吃了吧!把这个带回去,一会我下河摸鱼去,一会烤鱼给咱三姨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