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乃冀州矿产资源分布及产出效能图。”
“冀州,有大小铁矿一十七座,铜矿六座,煤矿……”
“以铁矿为例,根据我们的勘探和测算,其年产量,约为三万两千斤精铁。”
“开采这些铁矿,需要两千名身体强壮的矿工,以及配套的冶炼炉、风箱……”
“炼出的精铁,送往邺城的官营造甲坊。坊内,有等级不同的铁匠三百余名。”
“以他们的效率计算,耗时一月,不计损耗,可打造出制式长矛五千杆,环首刀三千口,或铁甲三百套。”
“这!”
郭嘉的声音,猛地提高!
“就是国力!”
“是可以被计算!被量化!被摆在台面上,清清楚楚的,国力!!!”
庞统的呼吸,已经彻底停滞了!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掉进了染缸的白痴,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战争,还可以这样打?!
他引以为傲的那些审时度势、揣摩人心、奇兵突袭……
在这些冰冷、精确、庞大到令人绝望的数字面前,显得那么可笑!那么苍白!
郭嘉盯着他抛出了最致命的一击!
“现在,我来告诉你,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必败!”
“你所谓的那些奇谋险计,在绝对的后勤和国力计算面前,不堪一击!”
“袁绍拥兵七十万,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对吗?”
郭嘉冷笑一声。
“可是在我们的数据模型里,这七十万,不是兵力,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负累!”
“按照我军的后勤标准,一名士兵,每日需消耗粟米两升,盐一钱,清水三升。战马的草料、豆料消耗,更是士兵的三倍!”
“七十万大军,加上战马、民夫,每日人吃马嚼,耗费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
“袁绍的后勤线,从邺城到官渡,长达五百里!沿途需要设立多少个补给点?每个补给点需要多少人驻守?运输队在路上,自己又要消耗掉多少粮草?”
“这些,我们开战之前,就已经算得清清楚楚!”
“他的后勤线上,至少有三十七个,无法重兵设防的,脆弱的节点!”
“我们甚至不需要去攻打他的乌巢!”
“只要派出数支精锐骑兵,在他漫长的补给线上,随便挑选几个节点进行骚扰、破坏!”
“不出一个月!他那七十万大军,就算我们不打,自己就会因为饥饿而崩溃!”
“所以!”
郭嘉的每一个字,都狠狠砸在庞统的心脏上!
“他,必败!!!”
“所谓的官渡大捷,所谓的以弱胜强,在老师眼中,不过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算好了结果的,必然的胜利!”
“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选择一个,让他输得最快,我们赢得最轻松的方式罢了!”
“噗通!”
庞统再也支撑不住,双腿一软,一屁股跌坐在地!
他看着那些精密的图表,听着郭嘉口中不断冒出的“成本”、“效率”、“后勤压力”、“数据模型”……
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傻子!
就在庞统的世界观第二次崩塌,神魂即将离体之际。
营帐的门帘,被再次掀开。
一袭白衣,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缓步走了进来。
他手中,同样拿着一卷崭新的图纸,径直走到郭嘉面前,微微一礼。
“师兄。”
“荆州各郡县的人口、田亩、税收数据,已经初步统计完毕。”
诸葛亮将图纸展开,上面是更加复杂,更加令人眼花缭乱的曲线和表格。
“根据去岁的数据,结合今年的天气、水利状况,以及即将推行的新政。”
“我做了一个荆州未来五年的财政增长预估模型。”
“请师兄过目。”
双重暴击!
庞统彻底听不懂了。
只见郭嘉接过图纸,和诸葛亮凑在一起,开始了讨论。
“嗯……孔明,你这个模型,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量,考虑得有些保守了。”
“还有商税部分,一旦我们打通与江东的商路,这里的增长曲线,至少要上调三成。”
“师兄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这就回去对模型进行优化。”
“还有,这个‘变量控制’的权重,可以再调整一下……”
他们讨论的声音不大。
但每一个字,都狠狠扎进庞统的耳朵里!
模型优化?
变量控制?
这……
这说的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他庞士元,自负才智通天,学究天人!
可现在!
他站在这里,却像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文盲!
他就像一个误入神明议事大厅的凡人!
不知过了多久,郭嘉和诸葛亮的讨论终于结束。
郭嘉回过头,看向那个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眼神空洞的庞统。
“天时,让你知敬畏。”
“地利,让你知深浅。”
郭嘉的声音,悠悠传来。
“明日,是最后一站。”
“我带你去见,真正的‘人和’。”
声音铿锵有力!
“那,才是老师布局天下……”
“最可怕的……”
“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