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不让进城(1 / 2)

晋末高门 一眼云烟 1770 字 1个月前

城下的刘裕等人也觉察出了不对劲,这根本不是北府军。

甚至还有军卒问他们是不是北府军,在得知是之后,就告诫勿要乱跑乱叫,然后离开了!

隐隐地,众人都有了个可怕的猜想。

“是王愔之的兵!”

刘裕神色复杂的叹了口气。

“这……”

每个人都不知该说什么,也颇为难以面对。

“哈!”

诸葛长民却是哈的一笑:“管他是王愔之还是张愔之,他老子已经不是北府军的大都督了,按客军待他便是。”

刘裕唤道:“你们几个速回城,请孙将军紧闭城门,莫让王愔之进城,对了,再找到万寿,告诉他王愔之来了,速避!”

“诺!”

几名军卒匆匆离去。

……

“什么?来的是王愔之?”

听得来报,孙无终与城头民众均是傻了眼。

一阵面面相觑之后,突有老人捶胸顿足的大哭:“我北府愧对孝伯公啊!”

“王郎以德报怨,老朽服矣!”

“岂不闻虎父无犬子焉?”

听着那纷纷嚷嚷的议论,孙无终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这倒不是担心王愔之会大开杀戒,而是太原王氏将重获在北府军的影响力。

即便刘牢之率主力回返,下令攻杀王愔之,只怕麾下众军也不愿意,毕竟王愔之保护了他们的家人妻儿。

再对比刘牢之的作为,简直是天壤之别。

“哎~~”

孙无终重重叹了口气。

而在城西角落,几根绳索悄于无息的缒下,刘敬宣带着几名部曲,趁夜逃了。

不觉中,东方的地平线上,浮现出了一抹鱼腹白,偌大的江滩上,密密麻麻全是或蹲或坐的俘虏。

另还有三百来艘没来的及跑掉的船只,其中斗舰有近三十艘,艨艟二十来艘,还有那唯一的一艘楼船。

楼船其实就是个摆设,因建造过高,重心不稳,极易倾覆,孙权曾造过楼船,首航就沉江里了。

王愔之都不敢把楼船开回浙江。

俘虏的甄别正在进行。

因着王愔之曾多次义释过俘虏,也从来不滥杀,最多只是让俘虏屯田,故而顺利的很,没有谁想不开非得往死路上走。

大体是,孙恩军全盘接收,投降过孙恩军的北府军,则尊重其意见,愿意跟他走的,可以把家眷迁往钱塘安置。

“王郎恩德,没齿难忘!”

“可怜我的家业啊!”

“我的妻妾皆为贼兵糟蹋矣,王郎须为我做主啊。”

一群士人见着王愔之过来,纷纷哭嚎。

王愔之只稍作安抚,承诺待安定下来,将他们送回家园,别的就不管了。

开玩笑,破了家的士人能有什么用?

会种田吗?

会做工吗?

政治影响力也约等于无。

这就是废物。

当然,如肯放下身段,教孩童读书识字,他还是愿意给口饭吃的。

但显然,这类人即便有,也如凤毛鳞角,反不如那些被凌辱过的士女更易于认清现实。

如今军中的女教习有近五百人,多数是士女,还有豪强及殷富人家的女子。

还另说,这些女子挺吃香的,军中不少稍有些身份的,都对她们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王愔之也乐见其成。

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对结成了夫妻,他也送上了最为诚挚的祝福。

很快地,王愔之与张绍、徐道覆,带着部分军卒,来到了刘裕等人的面前。

每个人都瞪大眼睛看着王愔之。

尤其是刘裕,心绪复杂。

如果有谁在两年前告诉他,王愔之将会成为京口的救星,怕是能把他的大牙笑掉。

再想着自家的爱女,虽然每回提到王愔之,都是满嘴不屑,可你一个女儿家,总提着陌生男子的名字,是怎么回事?

而且这两年来,也为刘兴男的婚事操劳过,但是刘兴男振振有辞道,嫁的人不能比王愔之差,以至于一个未成。

这真是尼玛啊。

哪怕在士人子弟中,以王愔之的表现来看,都是数一数二,而他老刘家,只能勉强算作低等士族,到哪里去给爱女寻得合适的夫郎?

以当时刘裕的身份,还攀不上徐逵之,其父徐钦之,任秘书监,妥妥三品官,清贵无比,是地道的士族。

历史上,刘兴男嫁给徐逵之,是在刘裕起势之后,那时的刘兴男已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了。

“刘德舆,不为我介绍下北府俊彦?”

王愔之笑道。

“此乃孟昶,字彦达,青州平昌人士。”

刘裕伸手示意。

孟昶拱手笑道:“汝父曾出行,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今见王郎,风姿不逊于乃父,真乃可喜可贺。”

“彦达兄过誉了!”

王愔之并未多说,只拱手回礼。

孟昶曾投过桓玄,因未受重用,遂改投刘裕,王愔之并不急于招揽孟昶,让他去投一投桓玄也好,两相作个对比,将来招揽过来,也能死地塌地为自己做事。

“此乃诸葛长民,琅玡诸葛氏出身,乃北府宿将诸葛侃之侄!”

刘裕继续介绍。

诸葛长民是琅玡诸葛氏的外支,何为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