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会稽谢氏被灭,还有严家、华家与宗家被灭,扣的帽子自然是通贼,但到底通不通,不得而知。
还有秦家、江家、佘家与梁家几乎同归于尽,这都是彼此间有世仇,借着贼兵破城的机会,相互攻杀。
动荡的年代,也是大洗牌的年代,有家族会趁势崛起,也会有家族消亡,不足为奇。
眼下山阴,以虞、魏、孔三家最盛,当然,还有琅玡王氏与陈郡谢氏,不过后两者是外来势力,即便一时显赫,比之盘踞山阴数百年的地头蛇,仍有差距。
虞氏郎主虞啸父与子虞亮均在。
啸父少历显位,官至侍中,为孝武帝宠幸。
隆安初,任吴国内史,后征补尚书,时会稽王司马道子和太原王国宝弄政,王恭举兵讨国宝,假王导孙廒为建武将军、吴国内史,令起兵声援。
廒乃遣啸父入吴兴义兴聚兵,轻侠赴者万计,可见虞氏在三吴的号召力。
后王国宝身死,王恭命王廒回返,但王廒已有兵数千,且征兵过程中,得罪了不少人,没法散兵。
故而挥师愤攻王恭!
旋即平灭,啸父被废。
虞亮这时还未起事,历史上,刘裕灭桓之后,鉴于东晋治纲大驰,权门并兼,强弱相陵,百姓流离的现状,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
而身为权门豪强的会稽余姚虞亮,藏匿亡命千余人,而被诛杀。
自此虞氏蛰伏起来,默默舔着伤口,不显于南朝,直至隋唐时虞世南,才算雀起。
说起来,因着王恭不把人当人,虞啸父与王恭有着不大不小的旧怨,父子俩,均是望了眼王愔之。
不过大敌当头,也未说什么。
而会稽魏氏又称上虞魏氏,源于东汉末年魏伯阳,著名炼丹家,现代影响力极大的《周易参同契》,便是魏伯阳所著,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之王。
因着老巢位于上虞,家产被抄掠,宗族子弟多数被杀,魏氏的损失极大,故而坚决主张对会稽谢氏动手。
毕竟墙内损失墙外补嘛。
魏家郎主魏该也在,曾出任会稽内史。
另有余姚孔氏,郎主孔貵,孔子第二十六世孙,曾任光禄大夫,携子孔琳之与会。
历史上,孔琳之曾仕桓玄,后仕刘裕。
而黄门郎孔道是鲁郡孔氏,与会稽孔氏同族不同宗。
其余还有各家郎主十余人。
议题主要是分派兵力守城,谁也不愿再让孙恩进来一次了,在这点上,已然达成了共识。
不过涉及到具体分派,又有了分歧。
虞亮便道:“王郎率军屯于北门,不如将北门防务托付王郎,如何?”
王愔之带着歉意道:“山阴兵强马壮,若有备,何惧区区孙恩,我打算这一两日,便率部回返。
毕竟义兴贼寇虽平,但左近吴兴、吴郡,尚有流贼,桑梓之地,不敢懈怠。”
“这……”
王凝之两眼一瞪,慌道:“贤侄莫要走啊。”
各家也是拧眉看向王愔之,这明摆着是以退为进,索要好处啊。
“哼!”
虞亮刚刚闷哼一声,正要说话,被虞啸父拽住了。
别人家又不傻,你能看出这小子的用意,难道别人看不出来?
会稽又不是我们虞氏一家,何必当这出头鸟。
果然,魏该摆手道:“此言过矣,王郎数战功成,秉山河之灵,受乾坤之气,枭豺何敢再来?
况义吴之地与会稽,唇齿相依,我等会稽诸族与王郎严戈矛之备,蓄兵锋,一举破去贼寇,抚定江东,涤荡妖氛,廓清宇内,得万世之安。
而朝廷亦不吝于厚爵之赏,我等各家,亦愿出资粮,恤王郎麾下诸军,岂不妙哉?”
“不错!”
“此言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