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曦微露。
金銮殿内,气氛压抑。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神情肃穆。
龙椅上,萧承湛一袭明黄龙袍,小脸紧绷,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严。
御阶之下,摄政王萧承煜身着玄色蟒袍坐在椅子上,面容冷峻,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寒气。
那双深邃的眸子扫过百官,不少人都扛不住他的这股气势,悄悄垂下了头。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孙德海尖细的嗓音刚刚落下,一个身影便迫不及待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臣,有本要奏!”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户部侍郎董博元,董阁老的次子董二爷。
他今日穿了一件崭新的官服,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与挑衅,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萧承煜。
萧承煜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挑,心中冷笑。
董家果然按捺不住了。
萧承湛问道,“董爱卿有何事要奏?”
董博元躬身行礼,声音却提得老高,“启禀皇上!臣,要弹劾摄政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弹劾摄政王?董博元是疯了吗?
几个与董家交好的官员,脸上也露出了惊愕之色,显然对此事并不知情。
萧承煜本人却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董博元说的是什么不相干的人。
“哦?”萧承煜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董大人要弹劾本王什么?”
董博元挺直了腰杆,义正言辞地道,“臣昨夜听闻,北疆传来了一份檄文,乃是景王萧承风所书。檄文中严明,摄政王与沈氏妖女勾结,私吞了李家藏匿的巨额宝藏!”
他顿了顿,回身扫视众臣,继续道,“李家灭门一案,当年本就疑点重重,如今想来,恐怕与摄政王也脱不了干系。王爷这是监守自盗,沟壑难填!”
“臣恳请皇上,彻查此事!并请摄政王给出一个解释,那所谓的李家宝藏,究竟是真是假?若为真,如今又在何处!”
他话音刚落,立刻便有几个御史站了出来,齐声附和。
而龙椅上的萧承湛,则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还真是瞌睡有人给送枕头,想什么来什么。
一时间,金銮殿内的指责与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那些平日里就对萧承煜心存不满的宗室和老臣,此刻更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就将萧承煜拉下马。
董博元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他昨夜收到消息后,与董阁老商讨了一夜。
那份檄文,就是一把锋利的刀,足以将萧承煜和沈知夏置于死地。
无论萧程昱认或不认,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届时,大长公主再顺势发难,联合宗室施压,就算萧承煜手握兵权,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无稽之谈!”萧承煜一声怒喝,眼神比你高冷地看向董博元。
这一个眼神,就让方才还慷慨激昂的董博元,瞬间如坠冰窟,冷汗涔涔而下。
他强撑着内心的恐惧,梗着脖子道,“臣…臣这是为了大宁的江山社稷,为了皇上!臣并无半点心…”
“为了江山社稷?”萧承煜冷笑一声,嘲讽地道,“北疆战事紧急,景王勾结北狄,正欲犯我大宁!你们这群所谓的栋梁之才,不思如何抵御外敌,却在这里听信一个叛贼的片面之词,攻讦本王?”
他从座位上站起,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
“还是术后,在你们心里,本王比北狄的屠刀,更让你们忌惮?”
他的声音不大,却压得众臣一个个噤若寒蝉。
董博元也被他这股气势吓得腿肚子发软。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王爷此言差矣!正因为北疆战事紧急,我等才更要肃清朝纲,以正视听!否则,军心不稳,民心动荡,这仗,还如何打得下去?”
“说得好!”
萧承煜不怒反笑,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董大人如此深明大义,忧国忧民,那本王,便成全你。”
他转过身,面向龙椅上的萧承湛,朗声道,“皇上,臣,请旨彻查李家灭门一案!”
董博元懵了。
满朝文武也懵了。
这…这是什么路数?
摄政王不急着辩解,反倒主动要求彻查?
萧承煜没有理会众人的惊愕,继续道,“景王在檄文中污蔑本王与沈氏,无非是想借宝藏之名,为自己的谋逆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