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抵达永夏寨1(2 / 2)

赵老栓没说话,只是握紧了孙子的手,指腹摩挲着他手背上的薄茧——这孩子跟着他逃荒,手上早就磨出了茧子。

陈文等议论声小了些,又拿起喇叭:“好了,再说说咱们的律法。华夏国律法严明,不管是谁,犯法都要受罚!听仔细了——”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不许打老婆孩子,不许虐待老人,违者蹲监狱,轻则三月,重则一年!”

灾民们顿时炸开了锅,李寡妇惊讶地捂住嘴——在南境,男人打老婆是家常便饭,官府根本不管。

“第二,不许打架斗殴,不许偷鸡摸狗,不许恃强凌弱,违者视情节轻重,打板子、罚劳役,严重的贬为奴隶!”

“第三,主动伤人未致死者,杖责五十,贬为奴隶三年;主动伤人致死者,杀!”

最后一个“杀”字掷地有声,喇叭的回声在城门口盘旋,吓得几个胆小的妇人腿一软,差点摔倒。

“第四,背叛华夏国、勾结外敌者,杀!全家流放!”陈文的声音里带着杀气,“这几条是底线,谁碰谁死!”

台下鸦雀无声,连婴儿都仿佛被这气势震慑,乖乖地缩在母亲怀里。灾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他们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严的律法,更没见过官府会为了“打老婆”这种事动真格。

“大家现在记不住没关系,”陈文放缓了语气,“后面每个月都会有官员下乡宣讲,还会教大家认字、学律法。现在,排好队,到户部登记,然后去洗澡、换衣服、领吃的,最后由各部门安排活计。”

说完,他放下喇叭,对户部部长刘海点了点头。

刘海是个笑眯眯的胖子,穿着灰蓝色官服,正坐在第一张木桌后,手里拿着支毛笔。“大伙儿别紧张,一个个来。”他声音温和,像邻家大叔,“姓名、籍贯、家里几口人、会啥手艺,都跟我说,书吏会记下来。”

登记开始了,灾民们排着队,一个个走到刘海面前。有的紧张得说不出话,刘海就耐心引导;有的不会写字,就由书吏代笔,按上手印——那红色的印泥让不少人觉得新鲜,赵柱就偷偷问书吏:“这是啥?跟胭脂似的。”

“这叫印泥,按了手印,就等于你认了字。”书吏笑着给他解释。

“赵老栓,南境祥阳县下寨村人,六十七岁,会种地、编筐,带一个孙子赵柱,十岁。”

“李秀莲,南境祥阳县上寨村人,三十岁,会织布、缝补,带一个婴儿,半岁。”

“王大山,南境祥阳县下寨村人,二十八岁,会打铁、砌墙,右腿骨折。”

“张老汉,南境保康县沙窝村人,五十九岁,会放羊、喂牛,孤身一人。”

书吏们奋笔疾书,毛笔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声。登记完的灾民会领到一块木牌,上面刻着编号,男的是黑色,女的是红色,老弱病残是蓝色。

赵老栓领到的是蓝色木牌,编号“蓝0087”。他摸索着把木牌揣进怀里,赵柱则好奇地看着书吏写字,眼睛一眨不眨。

“想认字?”刘海笑着问他。

赵柱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他知道自己不配。

“等安顿好了,让你爷爷送你去学堂。”刘海摸了摸他的头,“咱们华夏国的孩子,都能上学。”

“真的吗?”赵柱的眼睛亮了,像两颗星星落进了水里。

“当然是真的,等你学业有成后记得报效国家。”刘海肯定地答道。

“爷爷,我能上学了,我能上学了。”赵柱高兴地在爷爷身旁跳来跳去地说道。

“呵呵呵,好,爷爷一定好好种庄稼,来年供你上学。”赵老栓笑着说道。

“老人家放心吧,刚刚你也听到了,送孩子上学还可以减免赋税,像你们家这个情况,基本就不用交税了,收多少粮食都是自己得。”刘海特意放大了声音,方便更多的难民听到。

“啊,这怎么可以?也从未听说有哪个国家免税的啊,不加征就不错了。”赵老栓惊讶地说道。

“哈哈哈哈,等以后你就知道了,我朝大王和王子仁德,见不得子民受苦受难!。”刘海转身对着华夏城的方向抱拳行礼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总算有活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