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晌午,草北屯的打谷场上热闹非凡。
曹大林蹲在磨盘边上,正用鹿皮蘸着獾子油擦拭那三支祖传的箭。箭簇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尾羽上的红漆已经斑驳,却依然挺括如新。
\"哥!\"曹晓云风风火火跑来,两条麻花辫上沾着草屑,\"曲姐姐要在打谷场射箭,全屯人都去看了!\"
曹大林手上一顿。昨晚曲小梅说要演示\"三箭定山\",他原以为只是说说。这三招是爷爷的成名绝技,连他爹都只见过皮毛。
打谷场中央,曲小梅已经换上了猎装——对襟蓝布褂子扎进牛皮腰带,裤腿塞进鹿皮靴筒,两条大辫子盘在头顶,活像个英姿飒爽的女猎手。场子另一头立着三个靶子:第一个挂着铜钱,第二个吊着山核桃,第三个拴着只扑棱翅膀的山鸡。
\"第一箭,穿云箭。\"曲小梅从箭囊抽出一支白翎箭,弓开如满月。
\"嗖——\"
箭矢破空,铜钱应声而裂!人群中爆发出喝彩。曹大林却眯起眼睛——这手法像极了爷爷日记里记载的\"弓背发力\"。
\"第二箭,分水箭。\"曲小梅突然背转身,弓从腋下反穿而出。
山核桃在半空炸开,碎屑纷纷扬扬。刘二愣子张大嘴巴,哈喇子都快流到衣襟上了:\"娘咧...这招我爷说过,早失传了...\"
曹大林心跳加速。这招他练了三年都没摸到门道,曲小梅竟使得如此纯熟!
\"第三箭...\"曲小梅突然看向曹大林,\"借你祖传箭一用。\"
曹大林递过箭,指尖相触时,发现这姑娘掌心满是老茧——这是常年拉弓留下的痕迹。曲小梅搭箭开弓,姿势突然变得古怪:右腿前弓,左膝几乎触地,整张弓拉成了诡异的斜角。
\"定山箭!\"
箭出如龙吟,山鸡的尾羽被齐根削断,鸡却毫发无伤!全场鸦雀无声,半晌才爆发出震天喝彩。曹大林却如遭雷击——这招他只在爷爷的草图上见过,连名字都不知道!
\"曲姑娘好箭法!\"吴炮手拄着拐杖走来,旱烟袋敲得啪啪响,\"这'三箭定山'有二十年没见人使全乎了。\"
曲小梅收弓微笑:\"我爷说,这三招本就是曹爷爷创的,今天算是物归原主。\"她转向曹大林,\"想学吗?我教你。\"
曹大林刚要答话,屯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三个穿劳动布外套的生面孔推着自行车进屯,车后座上绑着鼓鼓囊囊的麻袋。
\"收山货的?\"刘二愣子抻着脖子张望。
曹大林却皱起眉头。现在不是收山货的季节,而且那几人眼神飘忽,总往人堆里瞄。领头的刀条脸经过打谷场时,盯着曲小梅的弓箭看了许久,眼神阴鸷得像条蝮蛇。
\"不像正经买卖人。\"赵春桃不知何时站到曹大林身边,手里还攥着把晒到半干的草药,\"刚才在卫生所门口转悠半天,问我收不收熊胆。\"
曹大林心头一紧。正经山货商都有固定路子,不会这么鬼鬼祟祟。
\"二愣子,去跟郑队长说一声。\"他压低声音,\"我盯着他们。\"
三个外乡人在屯西头的老张家借宿,说是要收点山货。曹大林假装路过,听见屋里传出争执声:\"...明明说好有现成的......再等两天...\"
正偷听着,身后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轻响。曹大林猛回头,看见曲小梅蹲在柴垛后冲他招手。
\"你也怀疑他们?\"她声音压得极低。
曹大林点点头:\"麻袋里有铁器碰撞声,不像收山货的。\"
两人正说着,老张家的门突然开了。刀条脸探头看了看,拎着个帆布包往屯外走。曹大林和曲小梅悄悄跟上,发现这人竟直奔鬼见愁方向!
\"要进山?\"曲小梅眯起眼睛,\"这季节除了挖参的,没人往深山里钻。\"
曹大林突然想起什么:\"你爷爷留下的箱子里,是不是有张老黑山的地图?\"
曲小梅一愣:\"你怎么知道?我爷在地图上标了七个红圈,说是...\"
\"参窝子!\"曹大林恍然大悟,\"这帮人是冲老参来的!\"
两人赶回屯里时,郑队长已经带人盯住了剩下两个外乡人。刘二愣子满头大汗地跑来:\"查清楚了!是二道沟那伙偷参的,去年还打死个护林员!\"
曹大林脸色阴沉。上辈子他就听说过这伙亡命徒,专门盗挖老参,连参苗都不留。
\"得赶在他们前头。\"他转身就往家走,\"叫上二愣子和红梅,咱们连夜进山。\"
日头西斜时,四人已经收拾好装备。曹大林带了祖传的硬木弓和三棱扎枪;刘二愣子扛着猎枪,腰上别着开山斧;柳红梅背着弓箭和绳索;曲小梅则挎着个鼓鼓囊囊的药篓。
\"等等!\"赵春桃追上来,塞给曹大林个布包,\"驱虫药和止血散,刚配的。\"
曲小梅眨眨眼:\"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