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冬日采参(1 / 2)

腊月初八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抽得人脸生疼。曹大林蹲在仓房里,正用鹿皮擦拭着一根三尺长的鹿骨钎。骨钎通体雪白,一头磨得尖锐,另一头缠着红绳。他每擦几下就往骨钎上哈口热气,生怕冻裂了这宝贝家伙。

\"哥,喝口热乎的。\"曹晓云端着个搪瓷缸子进来,缸子里是刚熬好的姜糖水,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小丫头今天穿了件改小的羊皮袄,两条麻花辫从狗皮帽子里钻出来,鼻头冻得通红。

曹大林接过缸子,指尖立刻感受到温热。他抿了一口,甜中带辣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体内的寒气。\"爹呢?\"他问道,眼睛还盯着骨钎的尖头。

\"在堂屋系'锁魂绳'呢。\"曹晓云蹲在旁边,好奇地摸着骨钎,\"这次真要去挖参王啊?\"

曹大林点点头,从墙角的木箱里取出一个红布包:\"去,周少校说那株参能换三头牛的价。\"他小心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团青苔,\"这是长在人参旁边的苔藓,挖的时候得用它包着,保新鲜。\"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刘二愣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皮帽子上积了层雪:\"大林!准备得咋样了?\"这憨货今天穿了件崭新的狼皮袄,腰上别着开山刀,背上还背着杆土铳,活像个山大王。

\"差不多了。\"曹大林把骨钎插进腰间皮套,\"吴爷呢?\"

\"在屯口等着呢。\"刘二愣子搓了搓手,\"老爷子说今儿个天儿太差,怕是要变天。\"

正说着,赵春桃挎着药篓走进院子,辫梢上结着冰溜子:\"大林,听说要去鬼见愁?\"姑娘今天穿了件靛蓝色的棉袄,领口露出一圈白兔毛,衬得小脸红扑扑的。

曹大林紧了紧腰带:\"嗯,那株六品叶再不挖就冻坏了。\"

赵春桃从药篓里取出个油纸包:\"给,新配的冻伤膏。\"又掏出个竹筒,\"这是老山参泡的酒,冷得受不了时抿一口。\"

刘二愣子凑过来闻了闻,被赵春桃一巴掌拍开:\"去!没你的份!\"

日头爬到树梢时,五人来到了鬼见愁。这里是草北屯最险峻的山崖,三面都是峭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顶。大雪封山,山路上的积雪没过了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劲儿。

\"停。\"走在最前面的吴炮手突然举手示意,\"看那儿。\"

顺着老爷子烟袋指的方向,曹大林看到崖壁上有一丛不起眼的灌木。在灌木的遮掩下,隐约可见几片掌状复叶——正是野山参的标志!

\"是它!\"曹大林压低声音,\"六品叶,看叶色起码百年往上。\"

众人小心翼翼地靠近。曹大林从怀里掏出根红绳,在人参茎秆上绕了九圈,打了个复杂的结。

\"这是'锁魂绳'。\"见刘二愣子一脸好奇,他解释道,\"老辈人说人参有灵性,不锁住就跑了。\"

吴炮手蹲下来,轻轻拨开人参周围的积雪:\"土冻得不深,能挖。\"老爷子从怀里掏出根细长的木棍,插在人参旁边,\"这是定方位,别挖偏了。\"

曹大林点点头,取出鹿骨钎开始小心地挖掘。他手法极其轻柔,每挖一寸都要停下来观察参须的走向。冻土坚硬如铁,不一会儿他的额头就冒出了汗珠。

\"慢点儿。\"赵春桃递过一块手帕,\"参须断了就不值钱了。\"

挖到日头偏西,人参才露出全貌。主根粗如儿臂,须根密密麻麻像老人的胡须,最长的足有半米。曹大林屏住呼吸,用骨钎一点点清理根须间的泥土。

\"好家伙!\"刘二愣子瞪大眼睛,\"这参得有胳膊粗!\"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马老二带着三个马家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手里都拿着家伙。

\"曹大林!\"马老二指着那株人参,\"这是我们马家先发现的!\"

曹大林头也不抬,继续挖着参须:\"马老二,你眼睛长腚上了?这参明明是我先找到的。\"

\"放屁!\"马老二啐了一口,\"我们半个月前就系了红绳!\"

吴炮手闻言,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马家小子,你瞅清楚,这红绳是刚系的?绳结都还没沾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