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门做生意却不一样,除了货物尽可能全、品质尽可能好、价格尽可能低,你还得确保自己在态度上,能让人感受到恰到好处的礼貌、真诚与热情,并且你还需要时不时使出一些“小花招”。
现代那些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就不提了,最常见的——给客户一定好处,从古到今哪儿哪儿都有。
当然,这也要看各医馆负责采购的人,自己是不是有这个需求。
有些医馆,负责采购的人是医馆东家,你给人家回扣,人家怕是要认为你有大病。
但有些医馆,负责采购的人不是东家本人,而是东家信得过的儿子、侄子或者弟子,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就会选择吃回扣。
谢莞娘的“给好处”,针对的正是这些有私心的采购人员。
她给铺子里的掌柜和伙计讲了如何通过对方的言语暗示,发现对方想吃回扣的心思,以及如何通过协商,控制对方吃回扣的度。
毕竟她本来就是要走物美价廉、薄利多销路线的,她的利润空间,压根儿不允许她给负责采购的那些人太多回扣。
若是遇到贪心不足的,她宁愿不做对方的生意,也不会让自己的铺子赔本赚吆喝,或者顺着那些人的意思,在配货时以次充好。
她再三和自己的这群下属强调,药材是帮人解除病痛,甚至救人性命用的,绝不能在质量上出任何纰漏。
众人听她掰开揉碎讲了一下午,然后又在她的带领下,把她提前列出的行事准则给背到滚瓜烂熟。
除此之外,谢莞娘还教了他们一些待客话术,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两身工服。
提前做了准备,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药铺诸人,万万没想到,他们竟会在开业第一天就面临门庭冷落的尴尬处境。
他们在忐忑不安中煎熬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店里总算陆陆续续来了点儿客人。
来的客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中药独有的气味,很显然,他们都是真正对药材有需求的人。
除了这些来问价、看药的人,也有背着背篓、过来出售药材的人。
按照谢莞娘制定的行为守则和药材定等规矩,药铺掌柜很是客气,也很是耐心地,接收了采药人们送过来出售的那些药材。
他和其他药铺的掌柜不一样,对这些衣着朴素,甚至衣衫褴褛的山民,他不仅没有丝毫轻视,而且还会在判定药材等级时,言简意赅的告诉对方,自己为何这般判定,以及对方以后要在现有基础上做什么,药材的等级会有所提升。
采药人们常年与城中各家药铺、医馆打交道,以往还真没有遇见过像他这样,说话和气,定等有理有据,并且还愿意多少教他们一些药材炮制常识的大夫或者掌柜。
他们以前打过交道的大夫、掌柜,甚至伙计,要么眼高于顶,对着他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和轻视,要么态度敷衍冷淡,在接收他们送来的药材时,检查的一点儿也不用心不说,给出的价格是高是低也全看他们当时心情。
拿到比以往每次都要多的药材钱后,采药人们看药铺掌柜的眼神仿佛全都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