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欲临桂林(2 / 2)

诡玲珑 凌泷Shuang辰 3554 字 4天前

他数到第一百五十八级时,听见读书岩里传来沙沙的翻书声,比春蚕啃食桑叶更轻缓。

探头去看,穿青衫的人影正对着石刻临摹,狼毫笔在宣纸上游走,落下的笔墨竟化作漓江的水,顺着纸页的纹路流淌。

“这‘甲天下’三字,要蘸着晨露写才鲜活,”那人头也不抬地说,声音像被时光打磨过的玉石,温润又清亮。

“就像当年王正功设鹿鸣宴,要趁秋高气爽才有意境,看山要等云雾散场,急不得。”

待那人转头时,夏至的呼吸猛地顿住——那面容竟与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一模一样,连眼角的笑意都分毫不差。

竹筏在水面上漂着,碧绿的江水像块巨大的翡翠,被筏子划开一道细碎的纹路。

撑筏人的斗笠上沾着金黄的桂花,每晃一下就有花瓣飘落,落在水面上打着转儿。

竹篙轻轻一点,筏子便撞碎了峰峦的倒影,波纹扩散开去,把青灰色的山影揉成了碎片。

霜降站在对岸的浅滩上,月白襦裙被风吹得猎猎响,发间的银簪映着阳光,像独秀峰尖尖的顶。

“快上来!”她笑着伸手,指尖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可当夏至伸手去握时,指尖却径直穿过了她的掌心。

原来那身影正渐渐化作石刻上的苔藓,在他触碰的瞬间簌簌落下,像时光的碎屑。

溶洞里的钟乳石垂得很低,像倒挂的冰柱,却带着石头的温润。水滴沿着石尖缓缓凝聚,终不堪重负地落下,在石笋上敲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宛如古老的时钟在幽幽计数时光。墨云疏穿着明黄色的官服,静静站在"三元及第"的匾额下,乌黑的头发挽成典雅的高髻,发间那支镶珠的发簪在昏暗中泛着柔光,竟让她有了几分王府格格的雍容气度。

"这三百零六级台阶,藏着半部桂林史,"她抬手轻抚匾额上斑驳的鎏金大字,指尖划过岁月的痕迹,"从唐代赵观文开创广西第一状元,到清代陈继昌连中三元,每一步都浸润着书香,比咱们公司那面荣誉墙,分量要重得多。"邢洲举着相机不停调整角度拍摄,闪光灯在溶洞幽暗中一次次亮起又熄灭,将石阶的轮廓定格在相框里。

可当他翻看刚才拍摄的照片时,镜头里却只余空荡的石阶,青苔在石缝间蔓延,竟寻不见半个人影。这时毓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米粉走来,粗瓷碗里的米粉洁白爽滑,挂着浓稠的卤汁,撒着金黄的炸黄豆和翠绿的酸豆角,香气肆无忌惮地扑鼻而来。

可无论夏至如何努力,手中的筷子总是夹不住那些滑溜的米粉,它们像一尾尾调皮的小鱼,在碗里灵巧地游来游去,总在触及指尖的刹那溜走。忽然听见弘俊兴奋的喊声划破寂静:"找到了!"

转头望去,他正高高举着速写本,纸上的峰峦间不知何时多了层淡淡的薄雾,那雾气正顺着炭笔的线条缓缓流淌,将青翠的山影晕染得朦胧又诗意,"这才是桂林的魂,跟水墨画里藏的玄机一模一样!"

闹钟的震动把夏至拽回现实时,窗外已泛出浅浅的鱼肚白,天际像被巧手的画家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书桌上的砚台里,昨夜研好的墨汁已经凝成了浅碧色,像梦里的漓江水面,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粼光。

他摸出枕边的手机,凌晨五点的团建群里还热闹得像过年——苏何宇转了篇地质博主的深度长文,配文"独秀峰的石灰岩里藏着时光的结晶,每道纹路都是三亿年的日记",还附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地质分层解析图。

晏婷连着晒出了三套精心搭配的汉服穿搭,月白襦裙配珍珠步摇清雅脱俗,水绿罗裙上精细地绣着竹筏图案灵动可人,绯红短袄衬得肌肤胜雪明媚动人,配文"求推荐遇龙河拍照最佳角度,要美到让夏至忍不住写诗的那种"。

鈢堂则发了段自己录制的竹笛版《漓江谣》,悠扬的笛声从听筒里飘出来,与柳梦璃前日分享的琵琶谱莫名契合,欢快的音符在对话框里跳跃流转。

动车候车厅里,安笙科技的队伍像串五彩的糖葫芦,在人群中格外惹眼。邢洲扛着沉甸甸的三脚架,镜头上贴满了桂林各景点的卡通贴纸,从峻峭的独秀峰到憨态可掬的象鼻山,几乎把行程单上的景点都贴全了。

柳梦璃小心地抱着琵琶琴盒,盒盖上印着遇龙河竹筏的水墨插画,边角用银线绣了淡淡的桂花图案;毓敏提着个精巧的藤编篮子,里面装满了自己起早现做的桂花糖和桂花糕,甜香漫过整个候车区,引得路过的小朋友频频回头。

晏婷已经换上了那件月白襦裙,珍珠步摇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正拉着霜降热烈讨论拍照姿势,一会儿说要学"黛玉葬花"的柔美,一会儿说要仿"昭君出塞"的典雅。

夏至把昨夜写好的诗稿仔细折成小小的竹筏形状,小心翼翼地塞进背包侧袋,那里还静静躺着父亲的老照片和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三百零六级石阶示意图,它们彼此紧贴着,像在诉说一个跨越时光的温暖约定。

"检票了!"墨云疏的声音清亮利落,即便被人群的嘈杂吞没,也能精准地传到每个人耳里,仿佛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走过检票闸机时,夏至的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栏杆,忽然想起梦里那些石刻的温度,也是这样温润中带着凉意,却比金属多了几分时光沉淀的厚重。

动车进站的鸣笛声刺破空气,银白色的车身像条矫健的游龙,在轨道上缓缓舒展身体,一排排车窗反射着初升朝阳的光芒,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找到座位时,霜降已经靠窗坐好了,手里捧着本泛黄的《桂林山水志》,书页边缘微微卷翘,显然被反复翻阅多次。"你看,"她指着书页上娟秀的文字,指尖轻轻划过纸面,"独秀峰海拔正好二百一十六米,站在峰顶能俯瞰整个桂林城,书上说晴好之日,可见漓江如玉带般绕着城郭,像条碧绿的腰带。"

夏至凑近细看,书页上工笔绘制的峰峦插图竟与窗外的流云叠影恰好重叠,青灰色的山影衬着洁白的云朵,一时间竟分不清哪是画里的景,哪是天上的云。过道那侧,韦斌和李娜正在嬉笑打闹,韦斌举着相机追着拍李娜的鬼脸,闪光灯在车厢里欢快地跳跃;前排沐薇夏正给苏何宇详细讲解石灰岩的形成过程,手里拿着块小小的石灰岩标本,指着上面的孔隙解释:"这些都是流水千年溶蚀的痕迹,三亿年的时光,就藏在这些小小的洞里,比咱们的代码注释要详细多了。"苏何宇频频点头,手里的罗盘转个不停,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几笔,活像个严谨的地质勘探员。

动车开动的瞬间,夏至把额头轻轻贴在微凉的车窗上,玻璃带着清晨特有的凉意。窗外的树影开始飞速后退,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拉长的时光,从写字楼的钢筋水泥渐渐变成郊外的绿野平畴,远方开始出现连绵的丘陵轮廓。

他闭上眼,昨夜的梦境又清晰地涌上来:三百零六级石阶上温润的湿光、读书岩里若有若无的翻书声、遇龙河上飘着桂花的竹筏、油茶米粉诱人的香气,还有霜降伸手时指尖的温度,那些记忆碎片与白日收集的资料交织在一起,在脑海里织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比任何照片都要鲜活生动。

"快到了!你看那边!"霜降轻轻推了推他的胳膊,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雀跃。夏至猛地睁开眼,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峰峦在晨雾中渐渐清晰起来,青灰色的石身倔强地刺破云层,像支等待蘸墨的毛笔,直直地立在天地间。

空气里忽然飘来淡淡的桂香,不知是毓敏藤篮里飘出的糖味,还是风从几百公里外的桂林捎来的讯息,那香气丝丝缕缕的,若有若无地挠得人心尖发痒。他下意识地摸出背包里的诗稿,折成竹筏形状的纸片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抵达的喜悦。

车厢里的嘈杂声渐渐低了下去,仿佛被谁悄悄按下了静音键。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眼神里跳动着同样的期待。

邢洲高高举着相机,手指悬在快门上,连呼吸都放轻了。他生怕错过第一缕照在独秀峰上的阳光,整个人像一尊凝固的雕像。

柳梦璃的指尖轻轻拂过琵琶弦,琴弦随着她的心跳微微颤动。那曲《漓江谣》在她指间呼之欲出,仿佛随时都会流淌出来。

弘俊飞快地翻开速写本,炭笔在纸面上方悬停。他的目光紧紧锁住窗外的峰峦,像是要把每一道山脊的纹理都刻进记忆深处。

晏婷取出小镜子,仔细整理着鬓角的碎发。那支珍珠步摇在晨光里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她轻声自语:“一定要拍出仙女下凡的感觉,让朋友圈彻底炸开锅。”

夏至感到心跳越来越快,与动车行进的有力节奏渐渐重合。咚咚的声响在胸腔里回荡,像一面催征的战鼓。

他忽然明白了“浮梦难呈甲之景”的深意。那些资料里的文字图片,那些梦里的光影声响,再鲜活也只是虚影。

真实的重量,是任何想象都无法替代的。就像看过再多的菜谱,也不如亲口尝一口来得真切动人。

动车缓缓驶入桂林站,广播里传来温柔的提示音。那带着浓浓“扯板路”方言味道的嗓音,软糯又亲切,像本地人在耳边轻声絮语。

车门打开的瞬间,带着湿润水气的风迎面涌来。风里裹着若有若无的桂香,扑在脸上凉丝丝的,像有人用羽毛在轻轻挠着。

夏至走在队伍最后,背包里的诗稿、老照片、石阶示意图随着步伐轻轻碰撞。细碎的声响此起彼伏,像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实现的愿望。

他抬头望去,远处的独秀峰在晨光中清晰可见。青灰色的石身巍然立在城中央,像一支竖在巨大砚台里的毛笔。

这支巨笔仿佛正要蘸取漓江的清水,书写新的诗篇。阳光穿过薄薄云层,在峰峦上投下斑驳光影。

那光影像极了父亲信里写的“被雨水泡得发润的石刻”。每一道纹路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王正功的千古诗句,古往今来游人的足迹,还有父亲年轻时灿烂的笑容。

“走啊!去爬那三百零六级台阶!”霜降回头唤他,发间的银簪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她的笑容比天边的朝阳还要灿烂。

夏至笑着快步跟上,脚步轻快得像要飘起来,连背包的重量都感觉不到了。他知道,三百零六级石阶在前方等着,每一级都刻着时光的印记。

漓江的碧水在前方等着,清澈的波心里藏着青山的倒影。毓敏念叨的桂林米粉在前方等着,卤水的醇香能勾走人的魂。

柳梦璃的琵琶声在前方等着,定要和着悠扬的山歌飘向远方。那些浮梦里未能呈现的景致,那些诗句里未能描摹的碧画,都在前方静静等着。

等着他用眼睛去细细地看,用指尖去轻轻地摸,用心灵去深深地感受。这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值得了。

背包里的诗稿轻轻颤动着,仿佛也在满心期待着,被桂林温柔的风,染上真正的墨香;被漓江清澈的水,浸出鲜活的灵气;被时光厚重的手,写下最生动隽永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