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市场反馈,积极优化(2 / 2)

“当然。”我说,“你烧几十年灶,最知道火候分寸。”

当天下午,我在作坊里做了第一批测试品。换了新的烘干参数,果干颜色深了些,捏着有弹性。我装进两个小布袋,一份留给自家尝,一份让顾柏舟送去李商人那儿,请他找几个常买礼盒的客人试吃。

第二天清晨,他带回三张新的反馈纸条。一个说“这次果干好嚼,但有点潮,怕放不住”;另一个写“要是再配一小包蜜饯就更好了”;第三张只画了个笑脸。

我把问题记下,打开系统环境模拟舱。设定三个温湿度档位,分别测试不同烘干程度的果干保存周期。三小时后结果出来,中等湿度环境下,缩短两刻钟烘干时间的样本五天内无霉变,七天开始边缘发黏。

我拿着数据去找李商人。他在镇口茶摊等我,递来一份记录册。“这是百味斋库房的温度情况,夏天最高能到三十二度,通风一般。”

我对照模拟数据,心里有了数。“那就折中,比原来少烘一刻钟,表面干透就行。外面裹一层油纸,再封蜡。”

他点头。“运输途中不容易受潮,口感也不会太硬。”

当天傍晚,我把优化方案写进执行计划。包装方面,启用新刻的木模,在礼盒盖上压出稻穗纹,系红丝带;内容物增加一小包糖渍梅条,替换原先的干枣;果干调整工艺,优先保证储存安全。

顾柏舟站在我身后看我写字。“要不请几个帮工来商量下?”

“不用。”我说,“先小批量做十盒,你和林婶一起盯着流程。每一环节记清楚,出了问题能查源头。”

他应了一声,转身去工具架取剪刀和尺子。林婶也来了,手里拿着新买的红绳。“我按你说的尺寸裁好了,要不要现在试试打结?”

我起身走到桌边,把样品盒拿出来。她动手绑了两个,手法利落,结打得齐整。“这比原来好看。”她自己先说了句,“难怪人家愿多花钱。”

夜深了,其他人都走了。我坐在书桌前,把所有修改项汇总成一页清单,标题写下《定制礼盒一期优化执行计划》。系统界面关闭,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最后画了个勾。

窗外风停了,树影静止。桌上油灯晃了晃,照亮纸角那一行字:明日开工,第一轮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