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我坐在堂屋的桌子前,把昨晚整理好的纸条重新摊开。每一张都是从李商人带回来的客户评语里摘录的,字迹潦草,有的还沾了油渍。我按类别分开,包装、内容物、口感、分量,四堆叠在桌上。
顾柏舟进来时端着一碗热汤面,放在我手边。“先吃点东西。”
我没有抬头,正用笔在纸上划出重点。“等会儿,这些话得理清楚。”
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坐到对面,拿起我的笔记本翻了翻。上面记着上一轮滴灌试验的数据,还有白须老者说过的几句话。他看了一会儿,低声问:“又要改东西?”
“不是我想改。”我把几张纸推过去,“是买的人在说话。有人觉得盒子太素,送不出手;有人咬不动果干,说像嚼树皮;还有人打开礼盒发现只有两样干货,觉得不值那个价。”
他皱眉看着那些字条。“那就换呗,何必一个个看。”
“换也得知道往哪换。”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消费行为模拟模块。输入关键词后,屏幕上跳出两个高亮项:包装美观度、食材软硬度。系统给出提示,这两项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最大。
我合上平板,抬头看他。“咱们种地靠数据,卖东西也得听实话。顾客不是挑剔,是在教我们怎么做得更好。”
他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动?”
“先做两版样品。”我说,“一版改包装,加丝带和木雕小牌;另一版调整果干烘干时间,软一点,但得防潮。”
林婶这时候掀帘子进来,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青菜。“又折腾新花样?”她把菜放下,瞥了眼桌上的纸条,“城里人讲究多,咱们实在干活的,哪懂这些虚头巴脑的事。”
“不虚。”我把系统投影打开,展示虚拟样品对比图,“你看这个盒子,原来就是木匣刷清漆,现在加上刻字和红绳,成本多二十文,但送礼的人愿意多付五十文。果干软些,老人孩子都能吃,回头客就多了。”
林婶凑近看了会儿,嘀咕:“花里胡哨的,真有人买账?”
“李商人说,福礼坊上个月试过类似设计,销量涨了三成。”我关掉投影,“这不是讨好谁,是明白人家要什么。就像我们浇水不再靠天,现在卖东西也不能光凭感觉。”
她没再反驳,只问:“那厨房归我管,火候你得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