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合适(1 / 2)

渤海郡,阳信。

港口附近的小酒馆内,谢放还是从前那副账房先生打扮,只是,脸上残留的一道刀疤让他不由自主的散发出一丝煞气,四周的酒客却早已习惯,知道那是他上次战争留下的痕迹。

去年跟随徐荣的一场战事,顺利的超乎谢放等人的想象,爆炸的火器,冲锋的人马,仍旧时常浮现在谢放等本地人的眼前。

“袁家被使君灭了。河北这下全境在手,下一步,使君就要对南边的那曹操下手了吧?”

酒馆的小二前去喂马,谢放干脆自己客串跑堂,一边给酒客上酒,一边用抹布擦拭着方桌,却听酒桌上的客人聊起当今局势。

“那可不。要说咱们使君现在,嘿嘿,比之当年光武皇帝,还要.....我刚刚从青州过来,柳将军进占济南国,驻兵边境。青州已然安稳,多余的军兵都开始陆续回军了。听说那帮青州黄巾也都马放南山,各自经营生意了。

青州那地方,能出兵的路线就那么几条,要么打兖州,要么打徐州,徐州隔的太远,那就只能打兖州了。而且我听说,兖州那地方刚刚经历内乱,现在又起了蝗灾,嘿嘿,死了不少人啊!”

另一人闻之表示赞同,说起自己的见闻起来。

这里是阳信,渤海郡几大港口之一,来往的客商旅人极多,消息也十分灵通,众人闻言纷纷提起耳朵,分析酒客口中的情报价值。

“兖州发生蝗灾了?这.....咱们要小心啊,蝗灾可不比水旱,这些虫子跨越州郡,要是飞到咱们渤海郡那就麻烦了。”

显然,蝗灾的情报让不少人都生出了忧患之心,酒肆中除了港口旅人外,就属本地庄客了,这些人最为看重粮食,当下也极为重视。

“谢大哥,你看怎么办?去年刚刚才有大灾,今年若是再来场蝗灾,大家的日子可没法过了啊!”

旁边一名农夫向着倾听酒客谈话的谢放求教,看模样对谢放很是尊敬。

谢放闻言,给几个面色担忧的庄客倒上酒,微笑宽慰道:

“倒也不必忧心,咱们地里的粮食马上就要熟了,一面让人打听蝗灾消息,一面加紧收割便是,另外,阳信附近开办的工坊多了起来,大家伙可以去那些工坊做工,咱们这是港口,有了钱,哪里会缺粮食?”

“谢大哥说的对,这事我得回去跟庄主说说,让大家伙不要闲着,抓紧时间找活干,多攒些钱才是正经。而且,兖州若是闹了灾荒,说不得就有逃荒流民来咱们北地,到时侯人一多,工可没那么好找了!”

“是是!”

几个庄客都连忙点头,与谢放招呼一声便就急匆匆离去。

“大哥!好消息!”

谢放刚刚将酒客离去的方桌擦拭干净,就见一莽撞大汉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哦?出了何事?”

大汉名叫裴崖,与谢放也算是战场同袍,二人再战场上都是过命的交情,见他如此,谢放也不着恼,给他递上一碗淡酒,轻描淡写问道。

“今早我去城里贩菜,见城里钱庄挂出告示,可以对咱们农庄发放贷款了,没有资产抵押都可以拿到钱!”

裴崖一边说一边比划,唾沫崩个不停:“上次大战,咱们兄弟几个手里攒了些钱,加上去钱庄借款,大哥不是想在城里开个大酒楼吗?”

谢放闻言却是沉吟不语,他从裴崖带来的消息,与近日里听到的情报相对照,试图从中寻出些有用信息。

“不急!城里龙蛇混杂,咱们还不一定能敌得过那帮地头蛇,反不如咱们这家小酒馆,有乡亲们来捧场,还有过路旅客,咱们这酒馆生意,其实已经不输那些官方驿站了。”

“那....钱不借了?”

裴崖有些失望,他们这些上过战场的民壮,手里积攒些钱不容易,经过谢放劝说,大家都没有随意花用,打算寻个时机做投资,此刻见谢放没有开酒楼的打算,心中顿时有些丧气。

“那倒不是。”

谢放再度摇头,他看着刚刚离开的庄客身影,想起辽东商人说起的气候变化传闻,想起在港口听闻的种种讯息,毫无来由的询问裴崖:

“你知道蝗虫不吃豆子吗?”

“啊?好像听老人讲过,容易生蝗虫的地方都要种豆子,还要多种几年,说是养地!”

裴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大手一把扯下湿漉漉的汗巾,一副憨傻模样。

“我听辽东商人讲过,北地日渐变冷,种植粟米小麦的地方今后可能都要改种豆子,另外,南边兖州发生了蝗灾。

我预计着,今后几年,咱们渤海郡种豆子的人家会越来越多。”

“啊?都种豆子,这玩意可不好吃,吃多了还放屁!上次偷吃马料,结果晚上就是因为放屁被人给揍了。”

裴崖听说将来都要吃豆子,当即惊讶的站了起来,显然十分不待见这种食物。

“谁说豆子只能煮着吃的?读过淮南子吗?罢了,你听我的就行,让庄子兄弟们准备仓库,你去钱庄借钱,立刻购买豆子,咱们要在这港口附近建个工坊,生产豆干。”

谢放瞪了一眼大汉,此刻他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在酒肆服务业外进军食品制造业。

他的想法很简单,而今渤海沿岸,因为公孙度的政令发布,遍布鱼产品加工厂,散发鱼腥味的咸鱼罐头,已经通过船只进入了内陆千家万户,为民众匮乏食谱增加新的选项。

而谢放等人作为后来者,自然不会在鱼产品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与那些商贾竞争,那便只能开辟其他赛道,另外,鱼产品加工的发达,使得渤海郡沿岸的陶罐生产,盐巴批发,乃至食物加工的器械都有了长足进步,给谢放的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好嘞!”

裴崖对谢放很是放心,尽管他没读过淮南子,也没听说过豆干,可凭借对谢放的信任,仍旧无条件的选择了服从,他摸摸有些秃顶的脑袋,当即会心一笑,转身吆喝着就要重新进城。

望着裴崖骑着骡子远去的身影,谢放目光逐渐放空,制作豆干并非心血来潮,身在港口这等人烟稠密之地,他听惯了水手、旅客、军兵的抱怨,随着饱腹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家普遍对食物口感味道有了更高要求。

“听说辽东又要打仗了?要是能将豆干卖给那些府兵,这生意就稳了!”

他的目光接着转向北方,仿佛越过宽阔渤海,望见了那片硝烟渐起的土地,心中升起许多想法。

......

幽州,土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