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竹简(2 / 2)

“唔,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赵栓也不多说,指点着包裹,眼神放空,再度回忆起赵二哥全家上吊时的场景,当时的悲凉绝望,现在想起都让他心头发寒。

申河将面前的米酒一饮而尽,随后擦擦手上的酒渍,小心打开包裹的外皮,待看清楚里边的竹简,很是意外的看向赵栓:

“这玩意是竹简!?我还是第一回见!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我看看......唔,看不明白!”

申河对眼前的竹简来了兴趣,然而,当他兴致勃勃的翻看竹简时,却被其中艰深晦涩的字眼给劝退了。

“唔,这书原本是赵二哥的。二哥家没了后,我便将此书藏了起来。这回回来,就是要将此物送给大家伙。听闻农庄要开办庄学,教授子弟识字算数,这书便算作我的礼物吧。”

“二哥啊.....他是个好人。只是,可惜了!刘先生,你来看看,这书,怎么样?”

申河听赵栓说起赵二哥,不由回忆起那个温和乃至有些怯懦的读书人,想到他的结局,饶是申河见惯了人间惨剧也不由抿抿嘴,最后,他将竹简递给了在场的一位农庄管事,语气尊敬道。

眼前的刘先生乃是州府下派的农庄管事,其人祖籍辽东,算是第一批农庄子弟,得益于辽东的飞速发展,这些子弟迅速成长,并且在农庄体系中获得升迁提拔,被调到了冀州来。

刘先生接过竹简,小心将之翻开,待看清了里面内容,脸上露出了些许尴尬神色。

“怎么了?”

赵栓一直注意着刘先生的表情,见到他神色变化,当即微微倾斜身子低声询问道。

知晓赵栓身份的刘管事恭敬回应道:

“回禀赵校尉,这书,若是在下辨析正确的话,应当是论语解析,还是北海郑公所著。对那些士族来说,也算价值不菲!但,对农庄子弟来说,用处却不大。

对于农庄庄学,使君早有吩咐,课本教程,也都有辽东成例作为参考,此类书册对农家子弟正好合适,至于这本论语嘛?我等读之都感到艰深晦涩,更不用说小儿辈了。

我等农家子弟,上学是为了识字算数,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使君做事。若是一心钻研这些个故纸堆,反而不美。”

“哈哈,哈哈哈!”

赵栓听完了刘管事的话后,出人意料拍手大笑起来,他笑得前仰后合,笑得手掌连连拍地,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校尉恕罪!”

见到赵栓如此作态,知道这帮杀才脾性古怪的刘管事当即拜倒,连忙求饶。

申河等人本以为刘管事得罪了赵栓,正要开口劝说,就见赵栓连连摇头,上前将管事扶起:

“不不不,你说的是实话,你没有错!是某执着了,呵呵,没想到我赵栓心底也有谄媚士族的想法。现在回想,赵二哥一辈子唯唯诺诺,最后却落个凄惨下场,可见这书....其实也没什么用......反倒不如使君发下来的书册好使!”

赵栓看着申河找人寻来的庄学书本,看着那些整齐的印刷字体,虽然有些模糊,可赵栓读起来却格外亲切,与他平日里书写、接受的军中文牍相差不大。

砰!

那卷已经显得腐朽的竹简被赵栓抛下了腾腾燃烧的火堆。

“哎!别烧啊,刘先生都说了,值不少钱呢!”

申河见状,连忙起身,想要将那竹简给捡起来,可还未等他靠近,干燥的竹简便就烧成了火团。

火光映照下,赵栓的面孔明暗不定,他看着那团燃烧的火团,心中的想法越发坚定起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咱们的子弟,不学那些士人的学问,照样能帮使君打天下!”

翌日,赵栓举着酒壶,来到农庄背后的一处孤坟前。

哗啦啦!

浑浊的酒水洒落在地,与地面上的黄土搅在一起,形成斑驳的图案。

赵栓看着墓碑久久不语,远远望去,他的人影笔直,像个孤傲的旗杆。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蒙童的朗读声随着风飘进赵栓的耳中,他看着不远处的高墙,心中升起暖意。

“石头,听到了吗?那是读书声!”

......

轰隆隆!

就在崔钦的商队在进入清河国边界的棘津城驿站歇息时,发现身后的官道上泛起烟尘,大群马队行动的声音远远传来。

“这是,要打仗了吗?”

崔钦看着官道上的动静,再看看此地驿站旁边正在集合的民兵,看着那些稍显紧张的民兵,以及民兵身后载满了物资的沉重大车,不由向着旁边扶着立柱远远观望的掌柜询问道。

“应是了,刚刚邺城传来消息,让民兵进行初级动员。应不是大仗,这不,后院的仓库都没有清空呢.....”

掌柜的也不在意是否泄密,民兵动员的动静如此之大,根本用不着保密,当即将自己得知的消息甩出。

“西边?难道,使君要攻入关中?关中可不好打,那伙凉州兵可都是董卓留下来的劲卒。”

崔钦闻言一惊,以他的学识,以及此前从友人口中得知的公孙度兵不血刃的掌控河内郡情报,略微思考便能推断出战事发生在何处。

“劲卒?再厉害那他也是人!是人就能杀死!”

掌柜的一点不待见眼前这个喜欢掉书袋的年轻人,对于此人看轻公孙度军队战力的举动更是不屑,他可是见识过火炮在战场上是如何凶残的,面对这样的武器,已经不是一些精兵悍卒便可以对付的了。

“呵呵.....”

注意到掌柜态度的变化,崔钦尴尬一笑,不再多言,他眼睛望着官道上奔驰的人马,心中思索着战事起后,崔家能够趁机获取多少利益。

但可惜的是,崔钦思考半天,发现崔家对公孙度的扩张,竟然无法做出多少贡献,论兵力,公孙度压根不缺,听闻去年冬日还裁汰了一批老弱。论物资,公孙度更是充裕,来自幽州、辽东的船只、大车,运来了让士族豪强闻之变色的天量物资。

“呼,总不能,靠着我崔家的人脉,前去劝降吧!?可是以公孙使君的做派,他巴不得那些人死不投降,以给他清洗地方的借口.....”

面对这样阔气的主公,崔钦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士族,也能如此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