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开发(1 / 2)

很快,就有王家布行的仆役将王灿口中的新型军服送到会场中。

“唔,不错!”

公孙继望着面前穿着新式军服的汉子,嘴里发出赞扬之声,他所见的这种新式军服,与往常的汉军衣袍有了明显区别,舍弃了宽袍大袖的设计,摒弃了右衽的传统,为了保证衣服的防寒,大量使用了扣子这种收紧衣袍的方式,显得别具一格。

至于效果,看看眼前的汉子便知,此刻身穿新式军服的汉子脸上红扑扑的,额头微微有汗水渗出,身子不时就要扭动一番,好似呆在酷暑天一般。

公孙继手掌抚摸递到跟前的军服,其表面质地较为坚硬,真就如王灿所说,外皮使用了防水油布的技术,看样子不仅能够防寒,还能作为大军雨季行军的装备。

“将军服收纳入库,还有将此种样式记录下来!当然,还有关于吉贝布的资料,一一记录入档!”

公孙继对此类样品很满意,当即对手下点头示意其立刻记录。

王灿等一众老牌布匹商人闻言脸冒红光,兴奋不已,透过公孙继的只言片语,他们明白,传统布匹短时间内在军服这一领域还占有很大空间。

施发等新兴商贾也不气馁,羊毛纺织作为新兴行业本就不可能一口将庞大市场吃下,他们更为看重的是羊毛纺织背后的政治前景。

作为前军人,施发等人很清楚公孙度这种雄主对草原的野心,想要打击胡部,控制草原,不仅要从军事上出发,还要从经济上进行拉拢控制,当前的羊毛纺织方兴未艾,或许会不被人所重视,可到了公孙度对草原用兵的时候,届时才是他们手里的羊毛纺织真正发挥作用之机。

“呼!虽说时移事宜,只是,而今世事变化也太快了些!”

王灿享受着一帮伙伴的赞扬,心中也在嘀咕辽地的变化之快速,商业发展之迅猛,让他们这些老牌豪商颇有些猝不及防之感。

但或许是心情短时间的激荡起伏,他并未丧失与新兴者竞争的志气,心底打定了主意:

“回去就要给那学徒重赏,万不可让他被竞争者给挖了去!听说施发他们很多的技术都是从狐刚子那帮道士那里取得的,看来今后要与那帮牛鼻子打好关系了!

还有那什么研究院.....找几个有天赋的活计学徒好吃好喝养着,只要研究出的东西有用,那点吃喝投入都不算什么.....”

会场关于衣的主题讨论没有多久,可对在场的大商贾的影响却颇为深刻,他们见识到了施发这类新兴商贾利用新技术超越老牌商贾的奇迹,也见到了老牌商贾通过产品创新而完成的绝地反击。

简短的交锋中,先进的技术成为了商战中的重要武器,眼前的一切,无一不向在场众人显现技术的重要性!

唰唰!

随着在场的属吏的笔墨书写,大商贾们当即定下了未来几年内北地纺织行业的发展共识,在保持固有丝麻生产的同时,大力研发新式技艺器械。

“现在,我等再议议这食之主题!”

公孙继待众人的热情消解,主动开口转换话题,说起了下一个主题。

“由于气候变化,据州府预计,将来不仅辽地,幽州、并州等北方州郡也会受气候影响,麦、粟种植会受到限制,加之中原农业也会受到波及,今后,粮食就会越加重要!”

公孙继话接上题,提到了气候变换对粮食种植,以及粮食市场的冲击。

此言一出,顿时让在场的商贾们眼睛一亮,发国难财是每个商贾的必备技能,今后中原农业受创,粮食吃紧不仅不会让他们感到担忧,反而有些雀跃,尽管公孙度建立的农会控制了治下所有的粮食交易,可众人清楚,真要发生了大规模的灾荒,不论官府如何控制,粮食涨价都将是必然趋势。

当然,即便眼神闪烁,心中打定了要当囤积者,在场也没有人开口去触公孙继的霉头。

就在众人一片沉默之际,东洋公司掌舵者的胡器突然开口:

“某提议,可以开发三韩!还有海外大岛!”

众人闻言齐齐朝胡器看去,眼神中多少都带着嫉妒,东洋公司在去年经受了本地土著反叛,本以为这家巨型垄断公司会因此一蹶不振,心中正暗自雀跃时,谁知公孙度竟然亲自下场,一场大战不仅将反叛者清洗了干净,还将本地土著的反叛心思给彻底扑灭。

商贾中都有传言,胡器这个平时对谁都是笑眯眯的商人,在三韩之地可真是个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据说其公司豢养的打手,招揽了大批本地亡命徒,在三韩之地杀了个血流成河。

可以说,这一仗,不仅打断了三韩的脊梁骨,还将三韩那刚刚冒泡的民族意识给彻底浇灭,听闻胡器在三韩分外酷烈,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三韩之地内但凡会三韩文字,知晓三韩典故者,都以通贼的名义进行了残酷绞杀。

事实证明,手段虽然残酷,可效果也很显著,经过胡器的一番辣手整顿,三韩再度恢复了平静,上下敬服,百姓顿首,仿佛去年的反叛从未发生过一般。

去年三韩之地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并非是因为汉人在本地闹得民不聊生,本质是还是本地知识分子在意识到危机时的反扑而已,对许多三韩普通土著而言,需要的不过是简单的温饱罢了,没有了贵族怂恿,反叛自然而然的被扑灭,且在新兴利益集团吃饱之前,这种反叛短时间内绝不会再度发生。

以上种种公孙继也有所耳闻,听到胡器极有信心的发言,他也来了兴趣,当即发问:

“哦?三韩地疲,能有多少粮食供给?另外,开发海外岛屿又从何说起?”

胡器对着众人拱手,语气极为客气的回应道:

“三韩虽然地疲民穷,那是因为本地土著明智未开,刀耕火种,若采用中原技艺,产量定能远胜从前。

况且,三韩不比国内,其民非我汉家之人,自不必为其生计考虑,据某统计调查,以三韩小民的消耗,我等在三韩的地租能够达到二八之数!

更为重要的是,三韩远离中原,不能威胁本土,此地民众不具备远航技艺,即便将来反复,只要我等有水军在手,就不惧此地板荡!”

“什么?二八之数?这这....也忒狠了吧!”

在场许多商贾家中从前都是经营地产的,是知道一些地租规矩的,从前的辽地,若是定下四六分成,都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骨开骂的,更别说二八之数了,这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

但听到胡器所说的三韩之地的特殊性,以及这种不惧反复的自信,让众人不由在心底筹谋起在三韩经营田亩的可行性。

眼见众人如此反应,胡器似乎早有准备,抬手让仆役给众人分发他准备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