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信使携带着这篇檄文,乘快船飞驰而下,传檄江西,浙江等沿江各镇,意在争取道义上的支持,至少是让当地文武官员犹豫观望,不敢全力阻截。
紧接着是军事上的紧急动员。
左良玉作为总指挥,全身披挂,坐镇中军大帐,传达号令。
数十万大军(左良玉号称百万)被逐一调动,各级将官接到指令,收拢部队,清点兵员、甲仗与舟船。
码头上,士兵们如蚁群般繁忙,将一捆捆箭矢、一箱箱火药、大量的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装载上舰。
整个水寨帆樯如林,艨艟巨舰与各式舟船挤满了江面,气势十分骇人。
还有对“左家军”人事方面与后方人员安抚的安排也在紧张进行。
左良玉强撑病体,召集心腹将领如金声桓、徐勇、马进忠等人,面授机宜,划定进军序列与作战方略。
他将那张圣旨拓印给众将当中展示一番,说出了自己认为的不合理之处,并对诸将恩威并施,既以“入金陵共享富贵”相诱惑,又以严酷军法相胁迫。
并指天发誓道:“此次出兵,皆是为了我大明朝廷的江山社稷,本帅也是一片忠心,只要能尽诛乱党,匡扶社稷,我左良玉死也无憾了!若本帅有二心,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众将看他说的诚恳,又赌咒发誓的行为,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则听从他的安排,先后东下。
为确保后方无虞,他先是率军胁迫死对头湖广巡抚何腾蛟,让他随自己一同“东下清君侧!”,后被何腾蛟寻机跳江逃脱。
而他自己则率领“左家军”精锐尽出,显出一副破釜沉舟的姿态来。
最后,是那无法掩饰的混乱与胁迫。
所谓的“义师”并非铁板一块,军中多有被裹挟的士绅百姓,以及各怀心思、或欲自保、或欲趁乱牟利的将领。
而且就在开拔前夕,武昌城内人心惶惶,士兵劫掠、秩序崩坏之事时有发生。
为了使武昌城更容易被张献忠随后攻破,左良玉找了个借口,说武昌城没藏有大西军的奸细,临行之际,他竟然下令营中军队,将武昌城内居民烧杀抢掠后,随即将武昌城内百姓屠戮大半!
……
此事在何腾蛟手下官吏吴晋锡所写的《半生自记》中记载道:
“初,宁南(左良玉)欲劫抚军(何腾蛟)以行,以武昌城内有西贼细作为由,非尽杀省中之民不可。宁南遂下令,无少长皆屠戮之。然抚军素爱民,楚民以抚军仁爱,争相藏匿于都院中(武昌巡抚府院内)。抚军端坐于门,任由百姓入。余役以投文至,抚军命之随。宁南见百姓以都院为藏身地,复令从后院破垣入,举火焚之,匿者悉死于烈火……宁南胁抚军随行,余役乃奔,宁南欲与抚军同乘一舟,抚军曰:另与小舟为便,宁南遣四副将守之,置抚军舟于后。
黎明,各船俱发。抚军舟次汉阳门跳入万丈江涛中,守者惧诛,赴江死。抚军顺流二十里至竹牌门,遇一渔舟救之起,则关帝祠前也。未几,家人持印来,亦会于此。”(注,本文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