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莫叹孤忠无佐证,血痕终可照青史(1 / 2)

卷首语

《大吴史?边镇考》载:\"德佑十四年,大同卫被围逾三月,粮尽援绝。卫指挥岳峰密遣千余卒突围搬救兵,命亲卫百户周显统领。时镇刑司缇骑李谟暗泄路线于北元,又令镇刑司在宣府卫要道设卡,谓'防溃兵惊扰京畿'。突围士卒遭北元伏击与缇骑拦截,仅百余人得脱。\"

《大同卫忠烈录》补:\"显临行前,岳峰授以血书,曰'若见谢渊,示此血痕,便知内患甚于外寇'。突围途中,士卒多饿毙、战死,唯显率残兵持血书奔宣府,三日仅进五十里,所过之处,尸骸枕藉。\"

残甲冲寒夜突围,刀光如雪映肌羸。

千军赴死唯余百,一骑持书欲诉谁。

缇骑暗埋遮路阱,北风吹断望乡旗。

莫叹孤忠无佐证,血痕终可照青史。

大同卫内城西北角楼。岳峰扶着断指的伤臂,望着楼下蜷缩的士兵——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甲胄上的裂缝里塞着干草御寒,手中的刀因饥饿而握不稳。周显站在他面前,甲胄虽旧却束得紧实,眼中血丝密布,却透着一股狠劲。

\"百户,\"岳峰的声音压得极低,怕被帐外的缇骑听见,\"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李谟昨日又扣了伤兵的药,再等下去,不用北元攻城,弟兄们就饿死了。\"

周显点头,指尖摩挲着腰间的令牌——那是岳峰给他的调兵牌,可调动各营的死士。\"指挥放心,末将带一千人突围,天亮前从北门缺口走,那里是北元的薄弱处。只要能到宣府见到谢大人,定能搬来救兵。\"

\"李谟不会让你轻易走的。\"岳峰从怀中掏出一块布,上面是他用断指血写的\"内奸\"二字,\"他昨日查点人数,特意问过'各营精壮还剩多少',必是要防备我们突围。你把这个带给谢大人,他自会明白。\"

周显接过血布,藏进贴身的衣袋:\"末将明白。只是...李谟的缇骑盯着各营,怎么瞒过他们调兵?\"

岳峰冷笑:\"我已让人散布消息,说今晚要'夜袭北元粮营',李谟巴不得我们去送死,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带的人,都选有家眷在卫中的——他们知道,城破了,家眷也活不成。\"

这时,帐外传来缇骑的喝问:\"岳指挥在与谁说话?李缇骑命你去帐中议事!\"

岳峰推了周显一把:\"快走!记住,见到谢大人前,这血布比性命还重要。\"

周显跪地叩首,额头磕在砖地上发响,随后转身疾走,背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岳峰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一去,周显他们多半是九死一生,但大同卫的希望,全在这千余残兵身上。

三更时分,大同卫北门。周显清点着人数,一千零三十三人,个个面带菜色,却都攥紧了兵器。负责守北门的是千户孙诚,他悄声道:\"百户,李谟的缇骑都在西门'观战',说要等我们'夜袭'的好消息。北门只有十几个老弱兵,我已让他们'醉酒误事',开了道丈宽的缺口。\"

周显拍了拍他的肩:\"孙千户,城就交给你了。若我们没能回来...\"

\"别胡说!\"孙诚塞给他一袋炒面,\"这是最后一点粮,你们带上。谢大人见了你们,定会发兵的。\"

周显将炒面分给身边的士兵,每人仅得一把,够啃半日。他拔出刀,刀尖指向城外的黑暗:\"弟兄们,我们不是去突围,是去给城里的爹娘妻儿求活路!记住路线,沿黑水河向东,三日后到宣府卫界碑——活一个,就带一个消息回去!\"

士兵们低声应和,声音嘶哑却有力。他们鱼贯而出,踩在没膝的沙砾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周显断后,回头望了眼城头——那里插着大吴的军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像在为他们送行。

走了约摸三里地,前面的斥候突然停住,压低声音:\"百户,前面有异动,像是伏兵!\"

周显心中一沉——按岳峰的情报,这里不该有北元的人。他示意士兵隐蔽,自己匍匐到沙丘后,果然看见黑水河对岸影影绰绰有不少人影,手里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是北元的游骑!\"周显的后背沁出冷汗,\"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身边的老兵赵二啐了一口:\"娘的,定是李谟那狗东西泄了密!这狗贼,巴不得我们死光!\"

周显咬着牙——现在退回去就是死,冲过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对赵二低语:\"你带五十人从上游涉水,绕到他们背后放火,动静越大越好。其他人跟我正面冲,记住,别恋战,往宣府方向跑!\"

火光亮起时,北元游骑果然慌了神。周显趁机大喊:\"杀啊!\"带着士兵冲过黑水河,水花溅起,混着血珠落在地上。北元的箭射过来,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惨叫声在夜里格外刺耳。

\"百户,赵二哥他们...没跟上来!\"一名士兵哭喊着。

周显回头,见上游的火光已灭,想来赵二他们为了掩护主力,全牺牲了。他眼眶一热,却没时间悲伤,只顾挥刀砍翻挡路的北元兵:\"别回头!冲过去就是生路!\"

奔出约莫十里地,身后的喊杀声渐远。周显清点人数,只剩七百多人,不少人带了伤,血顺着甲胄往下滴。他让士兵在一片小树林休整,自己则靠着树干喘息,胃里空空如也,头晕得厉害。

\"百户,你看这个!\"一名士兵捡起一支北元的箭,箭杆上刻着个\"李\"字,\"这不是北元的记号,倒像是...镇刑司的刻痕!\"

周显接过箭,指尖抚过那个\"李\"字——李谟的李!他猛地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泄密,是李谟与北元勾结,要用他们的命做投名状!一股寒意从脚底窜起,比塞外的夜风还冷。

\"百户,现在怎么办?\"士兵们围过来,眼中满是绝望,\"连北元都跟李谟串通了,我们还能去哪?\"

周显将那支箭折断,沉声道:\"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活下去!李谟能勾结北元,就说明他怕了——怕我们找到谢大人,怕我们揭穿他的勾当!弟兄们,想想城里的家人,我们必须走下去!\"

他从怀里掏出岳峰的血布,借着月光展开:\"这上面写着'内奸',谢大人见了,定会明白一切。我们不是逃兵,是拿着证据的证人!\"

次日午后,残兵行至落马坡。这里地势险要,两侧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窄路。周显让士兵休息,自己爬到一块巨石上了望,忽然看见远处尘烟滚滚——不是北元的骑兵,倒像是大吴的马蹄声。

\"是援军?\"一名士兵喜极而泣。

周显却皱起眉——宣府的援军不可能来得这么快,而且看尘烟的方向,是从京畿来的。他猛地想起岳峰的话:\"李谟不仅通敌,还会让镇刑司的人拦截我们!\"

话音未落,坡下传来喊声:\"前面的溃兵听着!镇刑司在此设卡,奉旨盘查!\"

周显的心沉到了谷底——果然是镇刑司的缇骑。他对士兵们道:\"都把兵器藏起来,装作溃散的败兵。我去应付他们,你们见机行事,能跑一个是一个。\"

缇骑领头的是个面白无须的千户,见了周显,皮笑肉不笑:\"你们是大同卫的?李缇骑说你们'临阵脱逃',让我们在此等候。识相的,跟我们回去受审,或许还能留条命。\"

周显故作惶恐:\"大人,我们是突围出来搬救兵的,不是逃兵!大同卫快守不住了,求您让我们去宣府找谢大人...\"

\"谢大人?\"千户冷笑,\"谢大人忙着整顿粮道,哪有空管你们这些'逃兵'?再说,按军制,溃兵需由镇刑司押回原籍,你们想去宣府,是想勾结边将谋逆吗?\"

周显的手按在腰间的血布上——看来不动手是走不了了。他使了个眼色,身后的士兵们悄悄摸向藏兵器的地方。

千户似乎察觉到不对劲,突然喝令:\"拿下他们!反抗者,以通敌论处!\"

缇骑的刀拔出来时,周显的士兵也亮出了藏在柴草里的兵器。双方在窄路上厮杀起来,缇骑的装备精良,却不如残兵悍不畏死。周显砍翻一个缇骑,对士兵们喊:\"往悬崖边退!那里他们人多施展不开!\"

激战中,周显的左臂被砍中,血瞬间染红了衣袖。他咬着牙,瞥见那千户正拿着弓箭瞄准自己,千钧一发之际,老兵赵二的儿子——十三岁的赵小三扑过来,用身体挡住了箭。

\"小三!\"周显目眦欲裂,挥刀劈死千户,抱起小三的尸体。孩子的眼睛还圆睁着,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炒面。

\"百户,快走!\"士兵们掩护着他往悬崖退,\"再不走,北元的人该追上来了!\"

周显放下小三,在他胸口按了个血指印——这是他们约定的记号,证明是大同卫的忠魂。他转身带队冲下悬崖侧面的陡坡,不少人失足滚落,惨叫声此起彼伏。

等他们终于站稳脚跟,清点人数,只剩三百多人。每个人都带伤,干粮早已吃完,只能嚼路边的野草充饥。周显望着身后的尘土,知道缇骑和北元的人还在追,而前面的路,越来越难走。

残兵抵达宣府卫地界的界碑处。这里本该有宣府卫的哨所,却空无一人,只有地上的血迹证明不久前有人来过。周显的心凉了半截——难道谢大人也被李谟他们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