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第二次产品试产(一)(2 / 2)

之后便是检测PH值,“目标PH值7.8,仔细测,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李硕士拿着精密PH检测仪,深入釜内溶液中,等待数值稳定后记录下来,“7.5、7.6、7.7……快到了,再稍微补一点液碱。”经过微调,PH值最终精准达到7.8,他满意地点点头。

最后一步是升温至85度,“继续开蒸汽,缓慢升温到85度。”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李硕士的神情愈发专注,当温度达到85度时,他立刻下令:“关闭氮气和蒸汽!”待阀门全部关好后,他长舒一口气,对操作工说:“现在开氧气,准备氧化反应,氧气流量按之前的参数来,注意观察反应状态,有任何异常立刻汇报。”

氧气缓缓通入反应釜,氧化反应正式开始,李硕士依旧守在操作台前,时不时查看各项数据,记录反应进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他的精准指挥和细致把控下,每一台反应釜的操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后续生产出合格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日的阳光像烈火一样炙烤着厂区,车间里的温度更是比室外高出好几度,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金属和化学原料的混合气味,让人浑身都浸在汗水里。

也就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麻烦找上了门——氧化铁溶液开始频繁出现结晶现象,原本顺畅流动的溶液,在高温下渐渐凝结成块状,像顽固的绊脚石一样,堵在了输送管路里。

这可不是小事,一旦管路被堵,氧化铁溶液就没法顺利打进反应釜,整个生产流程就得中断。

那天上午,我正盯着反应釜的进料口,等着氧化铁溶液输送进来,可等了半天,进料管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有零星几滴溶液缓慢滴落。

我心里一紧,立刻意识到:肯定是管路又被结晶堵了!

我赶紧喊来李硕士,两人一起沿着管路排查。

顺着输送管一路检查,很快就在靠近反应釜的一段管路处发现了问题——这段管路摸起来比其他地方更凉一些,而且透过透明的观察窗,能清晰看到里面堆积着一层厚厚的红褐色结晶,把管路堵得严严实实。

“得赶紧拆下来清理,不然耽误生产。”李硕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语气急切地说。

我们找来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开始拆卸管路。

由于结晶已经和管壁粘得很紧,拆卸起来格外费力。

我握着扳手,用力拧着法兰盘上的螺栓,胳膊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滚烫的管路上,瞬间就蒸发了。

李硕士则在一旁帮忙扶着管路,防止拆卸过程中管路晃动,损坏其他接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段堵塞的管路拆了下来。

拆开一看,里面的结晶比想象中更严重,红褐色的氧化铁结晶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管路内壁,有的地方甚至结成了大块,用手指一抠,硬得像石头一样。

我们先把管路拿到水龙头下,用高压水枪冲洗,可水流冲在结晶上,只能冲掉表面一些细小的颗粒,大部分结晶依旧牢牢粘在管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