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少年包青天2(1 / 2)

包拯的母亲本是位大夫,却常被官府请去验尸,从逝者身上寻出最后的证据,助官府缉拿真凶。

这天,一位员外的夫人在家中上吊身亡,官府又将包母请了来,要她验明死者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我本是治病救人的大夫,怎的倒常帮着官府查验起尸体来了?

作为一名大夫,就是把病人治好,让他好好继续生活下去,可是却帮官府检验起尸体来,揭露一件件冤情奇案!”包母无奈地轻叹了一声。

“不好意思啊包夫人,下次我就不打扰您了!”捕头陆云抱歉道。

“那怎么行呢,我帮官府做事就是要将死者最后要说的话说给大家听!”包母反驳道。

“尸体会说话?”陆云身后的一个小捕快根本不信,立马被陆云阻止了。

“当然,有时候尸体说的话比活人还多呢!”显然包母听到了。

一番仔细查验后,包母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约在二到四个时辰之前,死因是窒息,但死者生前身子骨向来羸弱。

正说着,死者的丈夫从外面匆匆赶回,捕头陆云忙将他拉到一旁,免得惊扰了包母验尸。

随后,包母在死者后背轻轻一拍,只见死者口中流出些许灰色的粘稠物。

包母凑近闻了闻,笃定地说:“是天麻牛黄。”

这味药有止毒降气之效,由此她推断,“死者生前定是患有心悸之症,并且心脏时常隐隐作痛。”

“大夫,您说得太对了!我们夫人的确有这毛病!”一旁的下人连忙附和道。

这时,包拯提着食盒来给母亲送饭,见此情景便问起缘由。

包母只说死者口中检出了天麻牛黄,聪明的包拯当即明白了大概——死者确系窒息而亡,身上并无其他外伤。

捕头陆云见状,当即推测:“莫非是夫人因病痛缠身,不堪忍受才寻了短见?”

“并非自杀。”包拯当即摇头,包母也沉声附和:“是谋杀。”

“怎会是谋杀?”陆云不解。

“有两个疑点。第一,这药……”包母的话刚起头,就被包拯接了过去:

“若死者真想自杀,断不会在死前服药,何况是治心悸的天麻牛黄——此药服下后会引发剧烈腹痛,谁会在寻死前还自讨苦吃呢?”

包母对儿子抢了话头并不在意,待他说完,接着道:“这第二,便是在她的脖颈处……”

包拯默契地示意众人细看死者的颈部——那里除了上吊留下的勒痕,还有两道淡淡的指痕。

显然,死者是先被人掐死,再被伪装成上吊的模样。

捕头陆云听完,立刻盘问死者丈夫。

那员外连连摆手,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还说昨夜回了乡下收租,是接到消息才赶回来的。

陆云又询问了其他下人案发时的行踪,可众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明,案子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此时,包拯却忽然转向死者的三名贴身侍女,问道:“你们在府中当差多久了?”

侍女们从右至左答道:“十年”“七年”“半年”。

听完,包拯微微一笑:“我知道凶手是谁了——就是他。”说着,目光落在了死者丈夫身上。

员外自然百般抵赖。

包拯当即解释:“你说昨夜在乡下收租,方才赶回,可你的鞋袜却干干净净,这与‘匆忙赶回来’的情形根本对不上。”

这番话推翻了员外的不在场证明,可他仍嘴硬:“这不过是你的推测,并无实证!”

包拯闻言,从容道:“证据自然有。死者脖颈的指印上,有一处带着些许棱角。什么样的人手指会有‘角’?定是戴了扳指。巧的是,你手上正戴着一枚玉扳指。”

证据确凿,陆云当即命人将员外拿下。

案子到这里,就只差一个杀人动机了。

见此包母看向包拯,“你那么聪明,你能猜出他为什么要杀他的夫人吗?”

“那就问她喽!”包拯怪笑得指了下那个只来半年的侍女。

侍女闻言慌乱道:“我……关……关我什么事呀?”

“我也不知道呀!不过,我更加不知道的是——同样是侍女,为什么她们两个来了这么久用的是布手绢,你才来半年,用的却是丝巾,莫非是哪位老爷送的?对吧娘?”

包母配合道“我不会推理,我是大夫——”说着走向侍女,拿过侍女手中攥着的药包闻了闻,“这不是天麻牛黄,是十三太保,保命安胎的,夫人这么老了就也用不着了!”

“噢……哦……”包拯在一旁应声配合。

她又拉过侍女的手号了号脉,而后道:“恭喜姑娘啊,”看了包拯一眼“她是喜脉呀”

“恭喜恭喜啊老爷,恭喜呀……”

侍女听罢,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哭着说:“不关我的事,是老爷……一切都是老爷做的,他说夫人死了之后就纳我做他的填房……你们不要捉我呀……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