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天地自净系统”(1 / 2)

推背镇守使 河山清 2126 字 2天前

“又比如,建国初期,西北某地发现一处远古祭祀坑,蕴含极强怨力,勘探队接触后接连发生不幸,在决定爆破清除的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将其彻底掩埋,沙暴过后,所有怨力反应消失无踪,仿佛被彻底‘净化’。”

“这些事件,”周卫国看着李炫,“共同点在于:目标都是试图严重破坏‘平衡’的极端邪异存在;清除过程无法观测,结果干净彻底;事后总有‘合理’的自然现象作为解释。”

他深吸一口气:“我们将这种假设中的、维护某种‘底层规则’的力量,暂时命名为——‘盖亚机制’(GaiaMeis),或者更符合我们文化背景的称呼——‘天地自净系统’。”

天地自净系统!李炫心中巨震!这个名字,精准地概括了他感受到的一切!

“局里的观点认为,”周卫国继续道,“这并非某种具象化的‘神’或‘意志’,而更可能是构成我们世界基础的物理法则(或者说道法法则)本身,所具备的一种…‘免疫’特性。当‘病毒’(过度扭曲规则的存在)达到一定阈值,就会触发这种…‘自动清理’程序。它没有善恶,没有偏好,只是一种…冰冷的、绝对的规则体现。”

李炫立刻想到了峡谷中的那个“凹陷”,那种毫无情绪、毫无残留的“擦拭感”,确实更符合一种“机制”或“程序”的特征,而非一个有意为之的“存在”。

“但是,”周卫国的语气再次变得极其凝重,“昆仑山的这次事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令人不安。”

“不同?”李炫追问。

“强度和速度。”周卫国目光锐利,“根据你的描述,以及我们后来调动最高权限获得的、被多次‘修正’后的卫星和地质数据反推…这次‘净化’的强度、速度以及…‘精准度’,都远超档案中记录的任何一次!黄泉眼项目,根据我们之前的评估,其能量级别和扭曲程度,绝对达到了触发‘机制’的临界点,但按照以往案例,从触发到被净化,通常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和能量爆发过程,甚至会伴随小范围的可观测异常天象。但这一次…”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几乎是瞬间完成!而且干净得不可思议!甚至…‘机制’还顺便‘修改’了周边区域的数据记录,使其完美地契合了一场‘合理的’自然灾害!这种…‘善后’的精细程度,在以往记录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李炫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局长的分析,印证了他最深的恐惧和疑惑。

“这意味着什么?”李炫轻声问。

“这意味着…”周卫国局长的声音沉重无比,“要么,是九菊一流的所作所为,其邪恶和危险性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以至于触发了‘机制’的最强力响应模式;要么…”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说出下一个猜测需要极大的勇气:

“要么…就是‘机制’本身…正在发生变化。变得…更敏感,更强大,更…‘主动’。”

“或者说…”周卫国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直视李炫的内心,“…某种更庞大的、我们无法理解的‘变化’,正在这个世界的底层发生。而昆仑山的这次事件,只是其显露出的…冰山一角。”

通讯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炫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周局长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更黑暗、更未知领域的大门。

昆仑山的“胜利”,并非结束,而是一个更宏大、更恐怖谜团的…开始。

“局长,”李炫缓缓开口,“那我们的任务…”

“任务变更。”周卫国果断说道,“第一,继续清剿九菊一流残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查明他们是否提前预知了什么,或者从这次事件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以昆仑据点为中心,秘密开展对‘天地自净系统’的观测和研究。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李炫。你的感知能力,你对能量和法则的理解,是局里最强的。我要你像一根钉子一样,钉在那里,感受那片土地最细微的变化。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规律’、‘模式’或者…‘漏洞’。”

“第三,收集一切可能与‘机制’相关的古籍、传说、口述历史。昆仑是万山之祖,神话之源,那里可能埋藏着比局里档案更古老的记录。”

“记住,”周卫国语气极其严肃,“这项研究的优先级,高于一切。但必须绝对保密,仅限于你我知道全貌。对王雷,可以透露部分信息,让他配合你,但核心内容…暂时不要透露。这不是不信任,而是保护。知道得越多,有时越危险。”

“明白。”李炫重重点头。他完全理解局长的顾虑。

“资源方面,我会以‘加强昆仑区域地质与气象研究’以及‘追剿残敌’的名义,给你调拨你需要的一切人员和设备。专家小组很快就会到位,他们会听从你的指挥。”周卫国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自己务必小心。我们面对的,是可能凌驾于现有认知之上的力量。不要尝试主动刺激或挑衅它。观察,记录,理解…但保持距离和敬畏。”

“是,局长。我知道轻重。”

“好。”周卫国似乎稍稍松了口气,“保持联系,有任何发现,随时直接向我汇报。辛苦了,李炫。”

通讯结束。

李炫独自坐在寂静的通讯室里,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昆仑的夜空繁星点点,寂静而深邃,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昆仑据点,分配给李炫的单人房间。

这里远比“雪域先锋”兵站的宿舍要简陋,但也更符合749局的风格。房间不大,四壁是打磨过的粗糙岩体,嵌着加固的钢架,一张军用折叠床,一张金属书桌,一把椅子,一个简易衣柜。唯一的光源是一盏功率不大的节能灯,发出冷白色的光,将房间照得一片清冷。空气循环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不断将经过过滤和加温的干燥空气送入房间,但依旧驱不散高原夜晚那渗入骨髓的寒意。

李炫和衣躺在坚硬的床铺上,双手枕在脑后,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那单调的金属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