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元帅密遣使西夏,昼夜兼程赴兴庆(2 / 2)

辛弃疾止住身后要发作的众人,对着牧民首领拱手道:“多谢首领告知,若将来有需要,大宋义军定会相助。”

牧民首领笑着点头,带着牧民们离开了。

辛弃疾则是给众将士说道,“咱们在此地歇息一晚,某在咱们从华州出发时已派遣使者去西夏兴庆府,相信这两日就能让咱们通过西夏边境。”

义军大军听令,在山口扎好营寨。

众将士望向山口之外,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草原出现在眼前,远处的盐州城隐约可见,城头上飘扬着西夏的旗帜。

盐州城外的草原,夏季的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拂过义军士兵们的战袍。

辛弃疾望着盐州城,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将直接影响抗金大业的走向,西夏的内乱,是西夏的危机,更是他们义军抗金的转机。。。

时间回到辛弃疾率领义军从华州出发前的那日。

华州城西的黄河渡口,夏至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艘乌篷船悄然离岸,船头立着一名身着党项族服饰的中年男子,腰间佩着一柄嵌绿松石的弯刀,眼神锐利如鹰——他便是辛弃疾精心挑选的使者,姓秦名肃,曾在西夏经商十余年,精通党项语与汉话,更熟悉西夏朝堂的暗流涌动。

船舱内,秦肃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蜡封的书信,信纸是辛弃疾惯用的麻纸,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藏着不动声色的算计。

他指尖摩挲着蜡封上的“辛”字印记,看着阅后即焚的密信内容,想起出发前辛弃疾的嘱托。

“任得敬野心勃勃,久有分国自立之心,你此去不必直言相助,只需点破他的欲望,让他知晓,义军可助他‘成其大业’,条件是放我军入境,以‘归顺’之名掩人耳目。”

两日后,乌篷船抵达西夏盐州渡口。

盐州是西夏东部重镇,任得敬的嫡系部队驻守于此,城门处的守军看到秦肃的党项服饰与腰间的信物(那是任得敬早年颁发给往来商队的通行令牌),并未过多盘查,径直放行。

一路向西,秦肃昼夜兼程,三日后抵达兴庆府。

这座西夏都城规模宏大,宫城位于城中央,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街道上行人往来,既有身着党项服饰的牧民,也有穿汉家衣冠的士人,双语招牌随处可见,尽显胡汉交融的特色。

任得敬的相府坐落于城南的富庶之地,府门高耸,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鬃毛雕刻成党项族图腾的样式。

秦肃递上信物,守门的亲卫眼神警惕地打量他片刻,转身入内通报。

不多时,亲卫引着秦肃穿过三重庭院,来到书房外——院内种着几株沙枣树,花瓣随风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