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胜利巩固(2 / 2)

最终,枢密院投票表决,十三名官员中九人同意、四人反对,章程获批。萧虎在批文上签字时,指尖微微用力——他知道,这意味着忽必烈的权力彻底被章程固化,自己再难逆转。

章程获批后,忽必烈立刻成立“章程推行小组”,由刘秉忠总协调,李谦管粮草、张达管训练、张焕管监察,分头细化实施细则。训练方面,张达制定《三等训练考核标准》:基础层需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三里跑、射中十箭中六箭;进阶层需熟练掌握“一字长蛇阵”“八卦阵”的变换;精英层需完成夜间突袭、野外生存等科目。

调兵细则由刘秉忠草拟:紧急调兵需卫所统领签字、总粮库备案,补报时需附“调兵理由、兵力数量、行动结果”;常规调兵需提前一日提交申请,枢密院当日批复。为确保执行,他还制作“调兵文书模板”,发放各卫所,避免流程混乱。

粮草方面,李谦与户部派来的王主管共同制定《总粮库管理流程》:每日盘点库存,每月与户部对账,战马兑换粮草需提交“宗室战马证明”“兑换申请”,双主管签字后发放。李谦还让人在粮库设置“监察日志”,王恪每周查看,记录无异常。

奖惩细则由张达与御史台共同制定:训练达标士兵的奖金从防务经费中列支,直接发放到个人;将领晋升需经“实务考评、同僚评议、枢密院审批”三道程序;失职惩处按“警告、罚俸、降职、免职”四等执行,记录存档,影响后续晋升。

为让禁军将士理解章程,忽必烈下令各卫所召开“章程宣贯会”,由将领逐条解读。北城卫的宣贯会上,张达拿着《训练标准手册》,对士兵们道:“基础层考核合格,每月多领半石米;进阶层合格,加银一两;精英层合格,有机会晋升小旗官!”士兵们闻言,士气高涨,纷纷询问考核时间。

李谦则在总粮库前张贴《粮草管理公示》,写明“月粮发放时间(每月初一)、领取流程(凭士兵证、卫所证明)、举报方式(御史台信箱)”,避免克扣。有士兵问:“冬衣何时发?”李谦道:“下月十五前,保证每人一件棉袄、一双棉靴,若有质量问题,可直接找我!”

忽必烈还亲自到东城卫宣讲,站在校场上对将士们道:“章程不是约束,而是让大家训练有目标、待遇有保障、晋升有希望。只要好好干,朝廷定不亏待你们!”他还现场演示新的训练科目,亲自示范射箭,射中靶心,士兵们欢呼雷动,对章程的认同感更强。

为确保宣贯到位,张焕派人抽查各卫所:询问士兵“训练达标有什么奖励”“调兵需什么手续”,多数人能准确回答。对少数理解不清的,他让卫所将领再单独讲解,直到全员掌握。

章程先在东城卫、北城卫试点半月,忽必烈每日查看推行情况,发现不少问题。训练方面,精英层的“夜间突袭”科目因缺乏照明,士兵易受伤,他立刻让张达增设“火把、灯笼”等照明工具,调整训练时间,避开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

调兵方面,有卫所反映“补报三日仍显仓促”,尤其是远距离支援,文书整理需更多时间。忽必烈与刘秉忠商议后,将补报时间延长至五日,同时允许“先提交简要报告,后续补充详细材料”,兼顾效率与规范。

粮草方面,宗室战马兑换粮草时,“证明材料繁琐”导致延误。忽必烈让脱脱简化流程:宗室只需提交“牧地印章、战马编号”,总粮库与宗室档案核对无误后即可兑换,无需重复提交其他材料。

奖惩方面,有士兵反映“奖金发放延迟”,忽必烈查明是卫所会计流程繁琐,便让李谦培训各卫所会计,统一使用“奖金发放登记表”,简化审批,确保每月初五前发放到位。

试点调整后,章程在中都禁军全面推行。一个月后,成效初显:训练达标率从九成提升至九成七,精英层士兵增至两百人;调兵效率提升三成,紧急支援时间从两时辰缩短至一个半时辰;粮草发放零克扣,士兵投诉减少;将领失职事件下降,实务考评优秀的卫所从两个增至四个。

宗室方面,联合训练顺利开展,脱脱的牧地与北城卫举行首次演练,模拟乃蛮部袭扰,禁军两时辰内赶到支援,宗室士兵配合默契,演练成功。脱脱对忽必烈道:“章程让协同更顺畅,往后牧地防御更有底气了!”

中枢官员也认可成效,耶律楚材在议事会上道:“禁军纪律更严、效率更高,中都商旅往来更安全,章程推行卓有成效。”李御史补充:“御史台核查无违规,粮草透明、训练规范,值得肯定。”萧虎虽未发言,却也默认了章程的合理性——他明白,再反对已无意义,不如顺水推舟。

章程推行三月后,忽必烈的权力彻底巩固:禁军将士对他信服,宗室视他为依靠,中枢官员认可他的实务能力,萧虎再难对他形成制衡。但忽必烈并未松懈,而是让刘秉忠开始“章程优化调研”,收集将士对条款的建议,准备一年后修订。

他还借章程推行之机,提拔了一批务实将领:张达因训练成效显着,升为东城卫副统领;李谦管粮草得力,加“户部员外郎”衔;王恪监察公正,调为御史台监察御史。这些提拔既激励了下属,又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一日,忽必烈与刘秉忠在王府散步,看着庭院里操练的亲兵,道:“章程只是开始,下一步要将‘中都模式’推广到漠南禁军,逐步整合全国兵权。”刘秉忠道:“大汗需稳步推进,先巩固中都,再谋漠南,不可操之过急。”忽必烈点头:“我明白,实务为本,一步一个脚印,方能长久。”

此时的枢密院,萧虎正看着禁军的实务报告,眼中满是复杂。他知道,忽必烈已通过章程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自己只能退守中枢,守护最后的半符控制权。而中都禁军,在新章程的规范下,正成为忽必烈巩固权力、谋划长远的坚实力量,这场“胜利巩固”,为他日后更大的布局,奠定了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