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权柄倾斜(1 / 2)

1116章:权柄倾斜

中都枢密院的晨议刚开场,耶律楚材便捧着一叠《中都防务实绩册》走进议事厅,册页上密密麻麻的朱批,全是地方官与宗室的签章。“诸位大人,这是近半年的防务汇总,”他将册子摊在案心,指尖点在“漠南边境预警准确率九成八”的字样上,“自忽必烈大汗统管三卫后,边境盗匪袭扰减少八成,商旅通行量恢复至异动前的百分之一百二,宗室牧地再无大规模损失,这些实绩,有目共睹。”

萧虎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册中附着的商旅感谢信与宗室奏疏,面色沉凝。兵部郎中却率先附和:“耶律大人所言极是!上月东驿路的‘落马坡’劫案,禁军在半个时辰内便赶到现场,抓获全部盗匪,这在以往至少需两个时辰,足见三卫协同效率的提升。”户部尚书也道:“商旅增多带动关税增长,本月比上月多收白银三百两,足以覆盖扩编后的粮草消耗,实务效益显着。”

忽必烈端坐末位,闻言起身拱手:“这些实绩,非本大汗一人之功,是三卫将士奋力、宗室协同、中枢调度的结果。若中枢需进一步优化防务,本大汗愿尽绵薄之力,提供实务参考。”他语气谦逊,却暗合“参与决策”的契机。

李御史放下茶盏,接过话头:“实绩摆在眼前,若仍将忽必烈大汗排除在军务决策之外,恐难发挥其实务优势。依我之见,可让其列席枢密院军务决策会议,参与讨论,不直接拍板,既借其经验,又防权柄过滥。”这一提议恰如其分,瞬间引发厅内热议。

“列席决策?”萧虎指尖敲击案面,打破议论,“军务决策关乎国之根本,非统领一方禁军便可参与。忽必烈大汗虽有实绩,却缺乏中枢全局调度经验,贸然列席,恐失决策周全。”他的顾虑并非无因——决策圈的准入,意味着权力格局的实质变化。

耶律楚材却摇头:“实务经验与全局调度并不矛盾。忽必烈大汗熟悉基层防务,其建议可补中枢决策的实务短板。比如上月漠南粮草调配,若早听其‘分批次运输、避开水患路段’的建议,便可减少三成损耗。”他翻出当时的粮草调度记录,佐证所言非虚。

张焕适时补充:“属下负责实务协同,发现忽必烈大汗的决策建议均基于具体数据,如‘巡逻路线优化’便附了里程测算与时间统计,绝非空泛之谈。让其列席,可让决策更贴合实务,避免纸上谈兵。”

双方争执不下时,内侍突然传旨:“大汗(元世祖)听闻中都防务成效显着,召枢密院核心官员明日入宫议事,需携实务册以备问询。”这道旨意打破了僵局——入宫议事的场合,将成为忽必烈争取列席资格的关键契机。萧虎虽仍有顾虑,却也只能暂歇争议,着手准备入宫事宜。

次日辰时,忽必烈随萧虎、耶律楚材等人入宫,穿过层层宫阙,抵达紫宸殿。殿内御座空着,两侧列着檀木椅,案上早已备好茶水与纸笔。不多时,大汗身着明黄常服驾临,落座后直奔主题:“召你们来,是问中都防务之事。忽必烈,你先说说,三卫协同的实务难点何在?”

忽必烈躬身应答:“回大汗,难点在于‘中枢指令与基层执行的衔接’。比如上月中枢令‘加强夜间巡逻’,但未明确频次与路线,三卫初期执行混乱,后经实地勘测,定‘每两时辰一班、沿驿路主干道’,才见成效。若决策时能提前征询基层实务意见,便可避免此类偏差。”

大汗颔首,又问萧虎:“若让忽必烈列席枢密院决策,你以为如何?”萧虎起身道:“大汗,列席可,但需定规矩——仅参与防务相关议题,无表决权,且需定期提交议事记录,接受御史台核查。”这是退而求其次的约束之策。

耶律楚材立刻补充:“可设‘实务顾问’之职,由忽必烈担任,列席时专提实务建议,决策仍由枢密院核心官员议定。如此既借其长,又限其权,两全其美。”大汗沉吟片刻,终是颔首:“准奏。即日起,忽必烈以‘实务顾问’身份列席枢密院军务决策会议,按萧、耶律二位所言定规执行。”

忽必烈首次列席枢密院决策会议那日,议事厅的座位做了微调——他的位置设在耶律楚材与李御史之间,案上单独摆放着《三卫实务档案》。当日议题是“漠南边境增设岗哨”,萧虎先提出“增设十处岗哨,每处五人,由中枢直接派驻”。

忽必烈翻阅档案后,轻声开口:“萧将军的提议初衷甚好,但需考虑两点实务问题:其一,漠南十处拟设岗哨中,‘黄沙口’与‘黑石滩’相距不足十里,同时设岗实属浪费;其二,中枢派驻士兵不熟悉当地地形,需与宗室巡牧队协同,不如改‘中枢派驻’为‘禁军与宗室联合值守’,既省兵力,又利协同。”

他边说边展开《漠南地形详图》,标注出两处岗哨的重叠区域,又附上“联合值守方案”,包括班次轮换、信息互通流程。耶律楚材俯身查看,点头道:“此建议贴合实务,可节省兵力二十人,且联合值守能提升预警效率,当采纳。”

萧虎虽有不甘,却因方案数据详实、逻辑严谨,无法反驳。最终会议定案:增设八处岗哨,采用“禁军与宗室联合值守”模式,忽必烈负责拟定具体执行细则。散会后,萧虎对赵安道:“此人的实务功底,确实无可替代,往后议事,需更注重数据核查,不可再凭经验决策。”

忽必烈领命拟定联合值守细则后,立刻召来李谦、张达与脱脱商议。王府书房内,四人围坐案前,忽必烈指着地图道:“每处岗哨需禁军三人、宗室巡牧队两人,每日卯时交接,交接时需核对‘前一日预警记录’,确保信息无遗漏。”

李谦补充粮草调配:“岗哨偏远,需提前在‘漠南中转粮仓’储备十日干粮,由禁军粮官每月清点补充,宗室负责护送粮队,避免被劫。”脱脱则道:“巡牧队熟悉牧道,可协助禁军绘制‘周边盗匪常出没路线图’,附在细则后,供岗哨参考。”

三日后,细则拟定完毕,共分“人员配置”“值守流程”“粮草补给”“信息传递”“应急处置”五章,每章都有具体案例说明,如“应急处置”便附了上月“黑石滩盗匪袭扰”的应对过程。忽必烈将细则提交枢密院,萧虎翻看后,发现“无违规漏洞、无权力越界”,只能签字批准。

细则落地首月,漠南岗哨便成功预警三次小规模盗匪袭扰,联合值守的禁军与宗室配合默契,未造成任何损失。地方官将成效上报中枢,大汗特意下旨嘉奖:“实务顾问之职,选贤任能,防务有功,当续行之。”这道嘉奖,彻底稳固了忽必烈的列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