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半符承命(2 / 2)

忽必烈从刘秉忠手中取过誓书,递与萧虎,册页上的承诺条条落到实处:训练要“每日辰时练骑射、午时练阵法、未时练守城技能”,每月考核数据需经虎卫签字;监督要“不拒巡查、不瞒调整、不私调粮草”,发现问题三日内整改;报告要“每季度末正午前亲送枢密院”,含训练、粮草、巡逻、应急四卷,缺页潦草皆不可;应急要“先确认情况、再提申请、合符调兵、事后复盘”,调动不超五百人,疏漏愿受责罚。

萧虎翻看时,户部尚书在旁微微点头,认下这务实的承诺;李御史提笔记录,笔尖不停。耶律楚材忽然开口:“王爷誓书中‘应急调动不超五百人’,需明确是单卫所之数,跨卫所需额外申请,免得日后歧义;补充报告也得附调整理由,比如改训练计划要附禁军教官的建议,好让中枢核验。”忽必烈躬身应道:“谢耶律大人提醒,臣会后便让幕僚补注,绝无含糊。”

萧虎看完誓书,对忽必烈道:“内容具体,权责清晰,中都禁军是中枢根基,你按誓书行事,便是大功一件。”他顿了顿又道:“后续治军若有难题,比如粮草短缺、器材不足,只要合规,尽管向枢密院申请,中枢必予支持。”这番话恩威并施,既给了肯定,也留了支持的余地。

随后便是文书确认,记录官补注条款后,忽必烈先盖下亲王印,印文清晰;萧虎盖枢密院印,耶律楚材盖中书省参议印,三印齐全,誓书才算正式生效。记录官将誓书与接符记录、半符验合报告装订成册,放入银质誓书匣,贴上枢密院的封条,交由吏员送文书库存档,再给忽必烈递去存档凭证。

王判官这时起身,代表武将道:“王爷既立誓遵令,禁军将领必全力配合,训练细则怎么定,咱们就怎么练,绝不拖后腿。”户部尚书也代表文官补充:“粮草拨付必按流程,每月派粮官核查消耗,应急粮草只要申请合规,审批绝不拖延。”其他重臣纷纷点头,无一人有异议,中枢对忽必烈接符的认可,就此落定。

仪式结束后,马车驶出枢密院,忽必烈将半符放在膝上,指尖摩挲着虎首纹路,对刘秉忠道:“这半符看着权浅,却是在中枢眼前练兵的机会——中都禁军直管于中枢,能统领这五千人,每一次训练、每一次巡逻,都是在向萧虎他们证明我的能力。”刘秉忠点头:“王爷说得极是,这统领权比在漠南管民兵金贵多了,中枢看的不是权有多大,而是用权的本事。”

忽必烈又取出中都禁军卫所名册,翻到东城卫那页:“萧虎之前特意提东城卫的阵法短板,今日接符又强调守城与巡逻,显然这两点是中枢最看重的。后续得重点抓东城卫的阵法,每周跟南城卫搞次对抗演练,把达标率提上去;巡逻方面,北驿路冬季结冰段得加岗哨,免得盗匪趁机作乱,这些实绩做出来,中枢才能更放心。”刘秉忠补充:“还得跟虎卫监督人员处好关系,不是要行贿,是多跟他们聊实务——比如训练遇到的难题,问问他们的经验,既显王爷善于纳谏,也能让监督记录更正面。”

“监督不是负担,是背书,”忽必烈接过话头,“他们记录‘训练达标、巡逻无虞’,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以后每日训练,主动请他们抽查;每周巡逻前,把路线图提前给他们过目;每月粮草消耗后,账册副本送他们核对,让他们觉得我透明无隐瞒,后续中枢评估时,他们的话自然偏向我。”刘秉忠笑道:“王爷这招‘以监督为背书’甚妙,既合规,又能攒信任,比硬扛着强百倍。”

马车行至中都南城门外,忽必烈望着远处延伸的驿路,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今日接半符,是‘用爪’的开始;等半年后,中都禁军训练达标率稳定在九成五以上,驿路盗匪绝迹,中枢说不定就会放宽权限——比如让我参与修订禁军训练章程,那便是‘用牙’的雏形了。一步一步来,不急于求成,才能在中枢的棋盘上走得稳、走得远。”刘秉忠躬身道:“王爷深谋远虑,臣必全力辅佐,实务筹备、文书记录都不会出岔子,为王爷铺路。”

返回漠南王府,忽必烈没歇片刻,即刻召来南城卫张达、北城卫李谦、东城卫王信三位将领,还有卫所粮官与幕僚,在议事厅铺开驿路图与训练册,召开治军部署会。“张达,你部骑射基础好,每月考核得保持九成以上达标,从明日起,每日加练半个时辰,让禁军教官亲自指导,”他指着训练册上的条目,“李谦,你部守城技能弱,每周得跟中都城门守卫搞次‘守城演练’,模拟盗匪攻城,提升实战能力;王信,萧大人特意提你部的阵法短板,从明日午时起,每日加练一个时辰,我会亲自去督查,下月考核达标率必须超八成八,不能再拖后腿。”三位将领齐声躬身:“末将领命!”张达还补充道:“骑射靶场已备好,明日便可加练。”

巡逻路线的调整也当场敲定,忽必烈用朱笔在驿路图上标注:“北驿路从北门到东驿路接口的结冰段,增设两个岗哨,每岗驻兵十人,配好御寒衣物与猎犬,每日辰时换岗;东驿路从东门到漠南边界,每周加两次夜间巡逻,由东城卫负责,时间从戌时至子时,别让盗匪趁夜作案。”他抬头看向李谦:“路线调整后,每日辰时必须报枢密院备案,同时抄送虎卫监督人员,漏一次都不行。”李谦应道:“御寒衣物已让士兵备好,明日一早就设岗。”

粮草管理的要求也说得明明白白,忽必烈对粮官与将领道:“每日粮草消耗,得按‘训练用、巡逻用、日常用’分类记,每笔都要附‘领粮人签字’和‘用途说明’,比如‘辰时训练后消耗米十石,供士兵午餐’,不能含糊;每周五,各卫所要把粮账汇总到王府,我亲自核对,跟粮库实际库存对不上,得说清缘由;每月末,粮账副本提前三天交虎卫监督人员和户部粮官,方便他们核验。”粮官躬身:“分类账册已准备好,明日就按王爷的要求记。”

最后,忽必烈把誊写好的枢密院应急流程分发给将领:“若遇盗匪袭扰,第一步先派斥候确认人数和位置,别盲目出击;第二步立刻派人报王府和枢密院,交‘应急申请’,写清要调动多少兵;第三步等批准了,再持半符去枢密院验合中央半符,然后才能调兵;第四步处置完,三天内交复盘报告,分析得失。记住,没符不能调兵,没申请不能行动,谁违规,我绝不姑息。”王信郑重道:“末将已把流程记在心上,绝不出错。”

萧虎与耶律楚材留在枢密院,继续商议后续的监督与评估。“前三个月,虎卫的巡查频次得从每月五次提到七次,重点查东城卫的阵法训练、北驿路的岗哨增设,确保忽必烈的部署真落到实处,”萧虎道,“等三个月后,要是训练达标率稳定、巡逻没出问题,再把频次调回五次,也让他知道中枢赏罚分明。”耶律楚材点头:“让监督人员每周交份‘监督简报’,不用等月度总报告,这样咱们能及时掌握情况,真有偏差,也能早点提醒,别让小问题变大事。”

评估的维度也定得细致,两人商定看四个方面:训练达标率能不能稳定在九成以上,驿路盗匪袭扰是不是真的没有了,季度报告及不及时、详不详细,应急处置有没有按流程来。“每个维度都得有数据撑着,不能凭印象,”萧虎强调,“比如训练,就得看虎卫监督记录的月度达标数;巡逻,得要驿路官员的‘无袭扰确认书’,这样评估才客观。”

谈及权限放宽,耶律楚材道:“要是忽必烈能连续两个季度把这四方面都做好,咱们可以考虑放宽一项权限——比如让他自主调整小范围的巡逻路线,只要不跨卫所,不用提前报枢密院,事后备案就行。这样既显了中枢的认可,又没碰调兵权这个核心,风险可控。”萧虎同意:“权限放宽得一步一步来,一次只放一项,观察一阵子没问题,再放下一项,别放太快,免得失控。放宽的时候,得出正式文书,把条件和边界写清楚,不能光口头说。”

两人也考虑到了可能的违规情况,要是忽必烈只是轻微违规,比如报告晚了一天,就让刘七去提醒一下,责令他整改;要是中度违规,比如擅自缩短训练时长,就暂停他刚放宽的权限,让他交整改报告;真到了无符调兵那种严重地步,就立刻把半符收回来,中都禁军归枢密院直接统领,再奏请皇帝处置。“这些安排得提前跟虎卫监督人员和禁军将领说清楚,让他们知道违规是有后果的,真出了事,也能及时跟咱们汇报,”萧虎道,“制衡和信任得并行,这样才能让忽必烈在规矩里做事,不越界。”

此时,枢密院外的天色已暗,烛火依旧明亮,案上的半符验合报告与忽必烈的誓书整齐摆放。萧虎与耶律楚材对视一眼,心中都清楚:忽必烈接半符只是开始,后续的治军与监督,才是真正考验他能否“用爪”、能否成长为中枢助力的关键,而中枢的制衡与培养,也将在这场“实务与权力”的互动中,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