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杭爱临营(2 / 2)

巴图额尔敦则关注西侧辅营:“西侧辅营的士兵士气低落,还有部落间的矛盾,咱们可在进攻前,让士兵喊话劝降,吸引部分士兵投降,减少伤亡。”他还提出:“西侧辅营的营墙有几处破损,咱们可派一支轻骑从破损处偷袭,配合正面进攻,一举攻破辅营。”帖木格补充:“我带中都卫戍军攻西侧辅营,巴图额尔敦带先锋配合,定能尽快攻破。”

博罗帖木儿(此前已与大军汇合)则关注后山小路:“阿鲁台若战败,定会从后山小路逃跑,我带岭北行省驻军提前两时辰去小路设伏,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山壁,两千骑兵守在谷口,确保他逃不掉。”那拉珠尔道:“后山小路的巡逻兵虽弱,却不能大意,你需派探子先清理巡逻兵,再设伏,避免暴露。”博罗帖木儿道:“将军放心,我已安排好,定能守住退路。”

经过一番讨论,将领们一致同意按“先破西侧辅营、再攻中军、断后山退路”的顺序进攻,具体时间定在三日后的晦夜,趁叛军换防时行动。那拉珠尔将调整后的战术记在“战术调整册”上,分发给各将领,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与博罗大军的汇合是抵营后的重要环节——博罗率一万岭北行省驻军,按约定时间抵达黄草谷西侧的小山谷,与那拉珠尔的大军汇合,带来叛军的最新动向与岭北行省的支援物资,进一步完善平叛部署。

博罗抵达时,那拉珠尔亲自出谷迎接——博罗身着轻甲,风尘仆仆,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那拉珠尔面前,双手抱拳道:“那拉珠尔将军,末将博罗,率一万岭北行省驻军前来汇合,幸不辱命!”那拉珠尔握住他的手:“博罗将军辛苦,有你的兵力相助,咱们平叛的胜算又大了几分。”两人并肩走进黄草谷,沿途博罗向那拉珠尔介绍:“岭北行省还派来了五百名马倌,熟悉杭爱山的每一条山路,可作为向导;还带来了两千石青稞、一千把弯刀,补充大军的粮草与兵器。”

中军帐内,博罗递上“叛军最新动向册”:“阿鲁台近日察觉咱们大军靠近,已将东侧辅营的两千兵力调往中军,加强中军的防御;还派使者赴斡端地区,催促忽都鲁帖木儿出兵支援,不过忽都鲁帖木儿仍在犹豫,尚未出兵。”那拉珠尔看着动向册,眉头微蹙:“阿鲁台加强中军防御,咱们的主攻难度会增加,不过他调走东侧辅营的兵力,东侧便成了薄弱点,可派一支轻骑从东侧偷袭,配合正面进攻。”博罗道:“将军所言极是,我部有一千名骑兵熟悉东侧山路,可担任偷袭任务。”

博罗还带来了岭北行省平章阿术的书信——信中提到,岭北行省已派五千兵力驻守蒙古故地的怯绿连河驿站,防止阿鲁台东扩;还在斡端地区附近派了一千骑兵,威慑忽都鲁帖木儿,不让他出兵支援。那拉珠尔看完信,对博罗道:“阿术平章考虑周全,有他守住蒙古故地与斡端地区,咱们便可专心对付阿鲁台,无后顾之忧。”

汇合后的兵力重新整编——那拉珠尔的五万大军与博罗的一万大军,共六万兵力,仍按“虎形战术”部署:虎头(两万虎卫+五千岭北行省骑兵)主攻中军大营;虎身(一万五千中都卫戍军+五千岭北行省骑兵)分两路,一路攻西侧辅营,一路偷袭东侧;虎尾(一万岭北行省驻军)守后山小路,断阿鲁台退路;蒙古故地预备兵与剩余岭北行省驻军守粮草营与主力营。博罗道:“整编后的兵力更充足,分工也更明确,定能一举攻破阿鲁台的布防。”

汇合仪式简单而庄重——六万大军在黄草谷内列阵,那拉珠尔与博罗并肩站在高台上,那拉珠尔高声道:“诸位将士,博罗将军率援军到来,咱们的兵力更盛,阿鲁台的叛乱即将平定!三日后的晦夜,咱们按计划进攻,斩叛贼,安边疆,凯旋归来!”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黄草谷,连山间的飞鸟都被惊起,朝着远方飞去。

粮草营地的加固部署由张谦负责——粮草营位于黄草谷西侧三里的小山谷,虽隐蔽,却需加强防御,防止阿鲁台的小股部队偷袭,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安全,为三日后的进攻提供保障。

张谦首先加固粮草营的防御工事——在谷口挖了一道宽三丈、深一丈五的壕沟,沟内埋上双层尖刺,沟外设置五层拒马,拒马间缠绕带刺的藤蔓;谷内搭建四座箭楼,每座箭楼驻十五名弓箭手,箭楼间用绳索连接,方便传递信号;粮草窖的入口用厚木板覆盖,木板上压上石块,防止被叛军发现或破坏。“粮草是大军的命脉,防御工事必须坚固,”张谦对粮草护卫统领道,“再派五百名骑兵,在粮草营周围三里内巡逻,每里设一个哨卡,发现叛军立刻示警。”

粮草的分类存放也格外细致——青稞与干草分开存放,青稞放在地窖内,干草堆放在谷内的隐蔽角落,用油布覆盖,防止受潮;备用兵器(五百把短刀、两百张角弓)放在单独的营帐内,营帐外派二十名士兵守护,营帐内设置防潮箱,避免兵器生锈。张谦还让人在粮草营内设置了“粮草消耗册”,每日记录粮草的消耗数量,确保能准确掌握剩余粮草,及时向那拉珠尔汇报。“目前的粮草足够六万大军食用二十日,”张谦对那拉珠尔道,“三日后进攻,就算战斗持续五日,粮草也足够支撑。”

粮草营的守卫兵力也大幅增加——从原本的五百名骑兵,增至一千名,其中五百名是虎卫精锐,五百名是岭北行省驻军,守卫分为三班,每班值守八个时辰,确保日夜都有足够的兵力。守卫统领道:“咱们还制定了‘梯次防御’方案,若遇小股叛军,由巡逻骑兵应对;若遇大股叛军,先坚守粮营,再发送烟火信号,请求主力营支援。”张谦点头:“很好,既要守住粮草营,也要避免与叛军硬拼,保存实力。”

张谦还与主力营约定了支援信号——粮草营若遇袭,点燃红色烟火,主力营看到后,派五千兵力支援;若只是发现叛军踪迹,点燃绿色烟火,主力营派一千兵力侦查。信号兵们反复演练,确保能准确发送与识别信号。“咱们还在粮草营与主力营之间,开辟了一条隐蔽的小路,”张谦道,“若信号被阻断,可派驿卒从小路传递消息,确保支援及时。”

加固部署完成后,张谦让人模拟了一次“叛军偷袭”——派两百名士兵伪装成叛军,进攻粮草营的谷口,守卫士兵立刻进入防御状态,弓箭手放箭,拒马阻挡,巡逻骑兵从两侧包抄,很快便“击退”了伪装的叛军。那拉珠尔观看模拟后,满意道:“粮草营的防御很到位,张大人辛苦了,有你守住粮草,我军无后顾之忧。”

士兵的战前休整与训练,是进攻前的重要准备——经过多日行军与侦察,士兵们已有些疲惫,需适当休整恢复体力;同时,针对叛军的布防,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进攻能力,确保三日后的战斗能顺利展开。

休整方面,那拉珠尔下令,每日给士兵增加半斤青稞与一块风干肉,确保营养充足;营内设置临时医帐,军医为受伤或生病的士兵诊治,分发预防风寒的草药;士兵们每日可休息四个时辰,轮流值守与训练,避免过度劳累。虎卫士兵帖木格(此前参与侦察)道:“将军体恤咱们,咱们更要好好休整,三日后好好打一仗,平定阿鲁台。”士兵们纷纷响应,营内虽仍有训练的声响,却多了几分轻松的氛围。

针对性训练则分为“攻城训练”“近战训练”“协同训练”——攻城训练由孛鲁台负责,虎卫士兵练习用撞车撞营门、用云梯爬营墙,撞车的士兵练习同步发力,确保能快速撞开营门;爬云梯的士兵练习在云梯上躲避箭矢,尽快爬上营墙。孛鲁台道:“阿鲁台的营墙高丈五,云梯需加长至两丈,咱们已让工匠连夜赶制,确保训练用的云梯与实战一致。”

近战训练由巴图额尔敦负责,士兵们练习用短刀劈刺、格挡,模拟与叛军的马战,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元军,一人扮演叛军,练习在马背上的近身搏杀。巴图额尔敦还亲自示范:“遇到叛军的长柄刀,要快速拉近距离,用短刀刺他的胸口或咽喉,记住,动作要快,不能给对方挥舞长柄刀的机会。”士兵们反复练习,动作越来越熟练,不少士兵的短刀技巧已明显提升。

协同训练则由那拉珠尔亲自指挥,虎头、虎身、虎尾部队模拟三日后的进攻流程,练习信号识别与兵力配合——虎头部队发起进攻后,虎身部队如何从两侧包抄,虎尾部队如何守住退路,遇到突发情况如何调整。那拉珠尔道:“协同是战术的关键,只有咱们各部配合默契,才能一举攻破阿鲁台的布防,避免各自为战。”经过多次演练,各部士兵已能准确识别信号,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训练间隙,将领们还会给士兵们讲平叛后的安稳生活——“平定阿鲁台后,咱们就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草原的部民也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叛乱之苦。”士兵们听着,眼中满是期盼,训练的劲头也更足了。巴图额尔敦道:“咱们不仅是为了平叛,更是为了草原的安稳,为了家人的幸福,一定要打赢这一仗!”

夜间的最终警戒,是进攻前的最后准备——三日后便是晦夜,大军即将发起进攻,夜间的警戒需格外严格,防止叛军的探子潜入营地,泄露进攻计划;同时,探子持续监控叛军的动向,确保叛军没有调整布防,为进攻做好最后的确认。

夜间警戒分为“固定哨”与“流动哨”——固定哨设在谷口、山壁哨卡、粮草营,每哨五名士兵,手持角弓,腰悬短刀,每半个时辰换防一次;流动哨分为十组,每组三名士兵,在营内与营外三里内巡逻,检查是否有叛军探子潜入。固定哨士兵帖木格道:“夜间视线差,咱们要多留意动静,哪怕是风吹草动,也要仔细查看,不能放过任何可疑情况。”

探子的夜间监控则更为细致——五名探子伪装成叛军的巡逻兵,在叛军布防区外围潜伏,观察叛军的夜间活动:中军大营的灯火何时熄灭、夜间换防的频率、是否有新增的防御工事。探子们躲在灌木丛中,用夜视的方法(元代称“夜视草”,捣碎后涂在眼睛上,可增强夜间视力)观察,将看到的细节记在“夜间布防册”上,凌晨时分悄悄返回营地,交给那拉珠尔。

那拉珠尔在中军帐内,连夜查看“夜间布防册”——叛军的夜间换防与日间一致,中军大营的灯火在子时熄灭,营内只有少量巡逻兵;西侧辅营的灯火在亥时便已熄灭,士兵们多已入睡,只有营门的守卫还在值守;后山小路的夜间巡逻兵减少至每组两人,换防时间延长至一个时辰。“叛军的夜间防御比日间松懈,”那拉珠尔对身边的将领道,“这对咱们的夜袭很有利,三日后的晦夜,咱们便按计划进攻。”

夜间的信号传递也格外谨慎——营内禁止使用烟火,只靠哨笛传递信号;各部队之间的消息传递,需由亲信驿卒负责,驿卒需出示特制的腰牌,才能在营内通行。信号兵统领道:“咱们已将哨笛的音量调至最低,只有五丈内才能听到,避免被叛军察觉。”将领们也各自留在营帐内,整理次日的训练计划,确保夜间的营地安静,不泄露任何动静。

天快亮时,最后一组流动哨返回营地,报告“营外三里内无叛军探子,叛军布防无变化”。那拉珠尔走出中军帐,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满是坚定——三日后的晦夜,便是平定阿鲁台叛乱的时刻,六万大军已做好准备,只待进攻的号角吹响。

三日后的晦夜,杭爱山南侧的黄草谷内,六万大军已集结完毕——虎卫身着玄铁甲,手持撞车与云梯,在谷口待命;中都卫戍军与岭北行省驻军分列两侧,做好包抄与偷袭的准备;虎尾部队已提前出发,前往后山小路设伏;粮草营的守卫也已加强,确保后方安全。那拉珠尔登上高台,举起萧虎赐的虎头弯刀,月光下,刀身泛着冷光。

“将士们,”那拉珠尔的声音低沉却有力,“阿鲁台叛乱,扰我边疆,今日咱们六万大军,便要平定叛乱,恢复西北安稳!记住,平叛需狠,惩办首恶;治民需仁,安抚部民。我那拉珠尔在此立誓,若不平阿鲁台,绝不回中都!”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压过了山间的风声,连远处的叛军营地都隐约传来动静。那拉珠尔放下弯刀,对信号兵道:“发信号,进攻开始!”信号兵吹响哨笛,短而急促的哨笛声在晦夜中回荡,六万大军如猛虎般冲出黄草谷,朝着杭爱山主峰的叛军布防区进发,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泛着淡白的光,一场决定西北安稳的战斗,正式打响。

巴图额尔敦带着先锋部队,率先冲向西侧辅营,手中的短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孛鲁台带着虎头部队,推着撞车,朝着中军大营的方向前进;博罗带着虎尾部队,已在后背小路设伏完毕,等待阿鲁台的到来。那拉珠尔站在高台上,望着大军进攻的方向,眼中满是期盼——他知道,只要按计划行动,阿鲁台的叛乱,很快便会平定,西北的草原,终将恢复往日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