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由校的底气(2 / 2)

余令远在千里之外,可愿意为余令说话的人却每日剧增。

被按下的浙党不喊疼,不叫冤,这群人在三大案的逼迫下竟然出乎意料的团结。

他们现在好像分成了两帮。

一帮子跟余令,一帮子跟魏忠贤搭上了线。

朱由校很舒服,群臣是看了两份急报,其实还有第三份。

第三份是属于他的,他没给任何人看。

事情的始末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

余令的信,东厂的信,锦衣卫的信,三者对照成一封信。

朱由校相信余令这不是在造反,他是在证明。

证明,大明人若心是齐的,草原不可怕,建奴也不可怕。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慎重!”

温体仁看了一眼叶向高后继续道:

“兹事体大,应该是榆林卫不经过兵授令对河套用兵,顺义王才会用急信来询问!”

温体仁顿了一下,见众人不语,继续道:

“土默特虽不如过往,但这些年也算安分,余令擅起边祸应该立刻退兵,我大明不是怕,而是受不起西北和辽东同时开战!”

见皇帝看着自己,温体仁继续说道:

“自古以来,河套和榆林卫虽有摩擦,但也不宜兴刀戈之祸。

臣以为当遣使入归化城,宣我朝无擅自兴不义之师之大义!”

“好一个自古以来,好一个虽有摩擦……”

刘廷元又站出身来,不屑的望着温体仁道:

“我今日算是见识到什么是睁眼说瞎话,何谓不义之师,东胜卫这地方是人家起的名字?”

温体仁望着看着自己的刘廷元,他不明白这个家伙最近是怎么了?

“刘大人,万一余令输了,鞑子入关了呢?”

“温大人,万一余令赢了,鞑子遣使入京了呢?”

“你这么看好余令?”

“我不是看好余令,我是看好戚老将军相信的人,我是看好已经故去的袁大人的眼光!”

温体仁笑了笑,轻声道:

“我朝历代先贤都没做成的事情,你觉得余令能行,那是不是某人和余令成了朋党呢?”

“哈哈哈……”

刘廷元哈哈大笑,没有人知道他等这句话等了多久!

他早就想和余令联合在一起,可余令根本就不愿意和他们一起,

所以,刘廷元想和余令亲近,但不敢说他和余令亲近。

这话要是从他刘廷元嘴里被说了出来,等余令入京,余令怕不是会撕的嘴,抠他的嗓子眼。

可这话若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刘廷元愿意借坡下驴。

流言传着传着就是真的了。

“朋党?如果我和余令是朋党就好了!

将来史书怎么写,余大人也是一个敢和鞑子死战的猛士,我刘廷元也沾光了!”

温体仁看了刘廷元一眼,转身对着朱由校道: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宜轻言,我大明也担不起土默特的怒火!”

“温大人的意思呢?”

“微臣的意思是在目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朱由校知道问题又抛给了自己。

见朝中东林官员闭嘴不言,朱由校知道他们这是在防御。

原本以为这一次他们会因为钱谦益也在其中受到群臣的问责。

没想到,连一向以孤臣,清流自居的温体仁都不敢“仗义执言”!

可见这朝堂之上东林人势力大到什么地步!

他们搞走了浙党,他们其实和浙党也一样,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啊。

“叶阁老,你怎么看呢?”

“回陛下,战场离我们千里之外,臣的意思是立刻派信使去山西,告知边军将领,严防死守!”

“不能两面夹击,和余令成首尾夹击之势么?”

兵部尚书董汉儒走出朝列,朝着朱由校轻声道:

“陛下,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粮草,人员安排等诸多大事都需要从长计议!”

朱由校闻言歉意的笑了笑:

“嗯,是朕的想法过于肤浅了!”

见皇帝虚心纳谏,兵部尚书董汉儒退出朝列。

叶向高忍不住看了皇帝一眼,拱手后再次低声询问道:

“陛下,河套之事需要决议!”

朱由校抬起头轻声道:

“榆林卫之事在千里之外!”

简单的一句话,直接表明态度,叶向高一愣,再度拱手道:

“老臣请陛下收回余令手中尚方宝剑,天子之剑,余令性子暴躁,是祸非福!”

“我等附议!”

朱由校望着群臣应和的场面笑了,抬起头认真道:

“余大人是性子不好,可朝中的某些人却要用手段灭人的族,祸焉?福焉?”

朱由校现在的胆子大了,底气也足了。

他的底气有来自余令手中的尚方宝剑,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御马四卫。

先前的几百人,如今已经达到四千。

养这些人的军饷都是魏忠贤搞来的,真是有钱好办事。

朱由校知道魏忠贤有很多事瞒着自己。

比如他在城里安置一处宅院,比如他贪污受贿。

比如徐大化、霍维华、孙杰这些御史开始依附他。

朱由校其实什么都知道。

朱由校一点也不担心魏忠贤做大。

他的根在宫里,他的根在自己这里,没有自己,他什么都不是。

一道口谕,陈默高就能轻易的解决他。

因为他是阉人,他是自己阳光下的影子。

“陛下,臣侯恂、江日彩有事禀告,臣等愿意为国举才,神宗四十六年恩科进士袁崇焕愿以身许国……”

朱由校一愣,回过神来忍不住道:“谁?”

“袁崇焕!”

朱由校想起来了,前不久兵部也推荐了这个人。

他自荐去辽东,在兵部的询问中,排兵布阵对答如流。

朱由校记不住这个人,但记得他的话。

这个人太狂了,成了经天纬地之才,寸功未立,出口就是平定辽东。

他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