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向沙盘,注视那被标记为毒瘤的红色区域。
那双素来理性有序的眼眸,流露出与工程师身份不符的悲悯。
“林大人,”他的声音不大,却不容置疑。
“您可知,您口中所谓‘毒瘤’中居住的是何人?”
“是响应朝廷号召,放弃祖辈土地,怀揣新生活憧憬而来的帝国建设者!”
“您可知,您口中所谓‘流民’中,有多少为我大哥钢铁厂日夜添煤的炼钢工?”
“有多少为我三哥铁路一寸寸铺设枕木的铺路工?”
“又有多少为我营造总司兴建高楼大厦的建筑工?”
“他们不是毒瘤!”
他声音陡然拔高。
“他们是我大宁帝国今日盛世的最宝贵基石!”
“岂能因其暂时落魄,便如垃圾般驱赶扫除?”
“这与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何异?!”
此番满载人文关怀与阶级共情的肺腑之言,如沉重巨锤,砸碎在场肉食者的懒惰与冷血。
林则羞愧满面,朝张柱子深深一躬。
“柱子大人,是下官失言。”
“依五弟之见,此事何解?”张小山满怀请教。
张柱子微微一笑,笑容满载总工程师面对棘手难题的自信从容。
他自图纸囊中取出一份反复修改百次的崭新图纸。
“三哥,豆子,林大人,丫丫,请看。”
他将满载奇思妙想与秩序之美的图纸铺展于沙盘之上。
“此乃我为解决城市之困专门设计的‘安居’之策!”
众人凑上前,眼中露出如初见大学城规划图般的震撼。
图纸上,非传统独门独院,而是一栋栋高达五层的全新建筑。
由无数大小统一的单元垂直叠加,宛如巨大蜂巢。
其骨架以坚固合金钢与水泥浇筑。
内部分割为数百个面积虽小、却五脏俱全的独立居住空间。
每户拥有独立卧室与起居室。
甚至创造性地将自来水与下水管道引入室内。
“我称此为‘筒子楼’,”张柱子声音满载开启新居住时代的骄傲。
“其建造采营造司最新模块化与流水线作业。”
“速度之快,三月内可拔地而起,容纳千户之民!”
“成本之低,仅传统青砖大瓦房的三成!”
“我提议!”他望向张小山,一字一句道。
“由皇家营造总司与户部国家土地储备联手。”
“于京城外已规划的新工业区内,大规模兴建此等筒子楼!”
“以仅收工本费的低廉价格,租赁给京城内拥有正式用工契约的新市民!”
“如此,安居之困可解!”
“棚户区之毒瘤,亦将不攻自破!”
“我大宁帝国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
他指着窗外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巨大城市。
“方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