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迎接新生(2 / 2)

有一天,她遇到一个奇怪的顾客,那个顾客反复询问她,草莓好不好吃,发货的话会不会有坏的,价格还能再便宜一点吗?

夏芜当时太忙了,忙到她失去做客服的耐心,只以为自己是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客人,所以她屏蔽了这个顾客的消息,选择不再回复,她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也不知道过了有多久,夏芜突然想起她,找到聊天界面,点进去,才发现在她屏蔽顾客消息之后,那个顾客又给她发了很多很多信息。

她知道女孩叫小月,是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女孩,她今年三十二岁。

小月有个哥哥,还有个弟弟,她哥哥读了大专,她弟弟考上大学,只有小月,读到初中就毕业了。

家里人说女孩不用那么高的学历,趁早挣钱,将来嫁个好人家就可以了。

小月那时候还小,根本没法反抗,只能初中毕业就进厂打工。

她靠自己打工的钱,供哥哥和弟弟读书,二十五岁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丈夫。和她一样,她丈夫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没长相,没学历,家境也一般,同时,他也是家里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

两个人互相喜欢,却因为彩礼的问题,被家里人阻挠,小月家里人想让她嫁个有钱的,也不管她喜欢不喜欢。

为了和丈夫在一起,二十七岁那年,小月觉醒了,和丈夫私奔到别的城市里,两个人领证结婚。

她丈夫工作十来年,攒了差不多二十万,两个人就想着付个首付,买套小房子,这样也能给她肚子里的孩子一个家。

两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夫妻,怀着激动的心情经过认真挑选,选中一套烂尾楼,他们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结果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小孩子长到要读幼儿园的年纪,楼房还没建好,首付已经出了,还要交房贷……

夫妻两个陷入了生活的深渊。

小月给夏芜发消息时,正是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地下室里,为了省房租,吃饭都很节省,但她的小孩真的很想吃草莓。

线下的草莓都太贵了,小月路过水果摊好几次都没舍得买。

在网上看到夏芜卖的草莓便宜,就想着咬牙买回来给儿子尝一尝。

可她问的太多了,小月后知后觉地给夏芜道歉,可夏芜那时候已经屏蔽了她。

见夏芜不回复,小月就把这个窗口当成了痛苦的宣泄口,她絮絮叨叨说了自己的那些事,最后下单一份草莓,很认真地写下一条好评,“草莓好甜,等住进新家了,我一定要买一份多的。”

夏芜当时看到那条评论,久久不能释怀,心里的愧疚几乎快要淹没了她。

她最后找到小月的地址,到现在,也保持着每个月给小月寄一份蔬菜包的习惯。

“说实话,这件事我之前都不敢说出口,因为我害怕自己被骂。”

夏芜回到杨沟村之后,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活生生的痛苦,被漠视,被遗忘,所有人在痛苦的泥沼里挣扎,无声地呐喊,却被众多人归为社会底层,于是就看不见他们了。

“如果小月是故事里的人物,那她可能会有个好结局,比如某些黑心地产商想通了,把烂尾楼盖好,或者给他们退钱。但现实不会那么天真烂漫,事实上,小月一家三口还住在地下室里,由于她没有家人帮忙照顾孩子,所以她没法抛下孩子去工作,家里只有她老公一个人工作,又要还房贷,又要支付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

“他们只是活着,就拼尽全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怪他们没有好学历,没有高工资,还是怪小月只知道做家庭主妇不知道去工作呢?”

“为什么没有人责怪社会,去看看这个畸形冷漠的社会呢?”

夏芜每每看到这些,就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份健康的蔬菜,一个包容一切的休闲圣地,还有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小家。

“我想建一个梦一样的社区,在社区里,个人的隐私和公共设施并存,就像是在村庄里一样,大家彼此熟悉,有舒适的社交圈,同时也能杜绝城市大楼隔音超差的现象,不会有噪音带来的邻里纠纷。”

夏芜不想让年轻人再背负上房贷了,所以她建了这些楼。

杜甫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也是夏芜的梦想。

“自从我盖楼的消息传出去,就有很多熟悉的粉丝,亲近的朋友问我,想要提前预订,到时候房子一建好就买,我当时就拒绝了他们,因为呢,这房子我是打算提供给无房、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是有购买限制的。”

有房的人就别来凑这热闹了。

在一些有钱人眼中,买房就跟喝水一样简单,他们真要出钱,说不定都轮不到普通人。

夏芜必须出拳限制。

想要买桃源社区的房子,还要出示证明,证明个人名下没有其他房产,如果有,就不能购买。

也许以后会放宽限制,但现在还不行。

夏芜简单介绍了一下桃源社区里会有的设施,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个购买限制。

她这个帖子一发出去,有人欢喜有人愁。真叫夏芜给说多了,论坛里一群有钱人憋着一股子气,准备等到房子放出立马下手购买,反正房价不贵,买一套放在那就当度假了。

谁知道夏芜防备着他们,来了这么一手。

一些本就买不起房的普通人,看到这消息就高兴了,像周辉他们,那不妥妥的农二代嘛。

不过夏芜这个限购政策一出来,那些猜疑的声音瞬间没有了。

原本有人怀疑夏芜是想借着现在的热度炒房,把东华镇的房地产炒上去,短期内对当地肯定有好处,但长期来看,没有实业支持只有地产的小城镇,通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工资低甚至找不到工资,但消费却很高。

现在看来,夏芜根本没那么急功近利。

而且自从东华镇修路又建桃源小区之后,当地的经济正在慢慢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发展呢,当然就是旅游业咯,其他可持续的产业还没见到边。

夏芜在帖子里留了邮箱地址,让想要租房的人想好,然后投递自己的情况,夏芜会进行核实再筛选,然后还有个公示期。

确定几栋楼的住户之后,再根据住户要求调整房屋是几室几厅,然后统一做隔间装修。

到时候租户就能拎包入住了。

夏芜想得越是全面周到,大家就越是疯狂,短短几个小时,夏芜就收到了几百封邮件。

光靠她一个人肯定看不完这些邮件,于是她把杨书桦,赵静,还有邵芸,一些会用电脑的员工都拉过来审核。

夏芜难得让大家加班,大家不仅没有不乐意,反而很是兴奋。

审核租户条件必须要认真严谨,不能出现有人钻空子导致真正有需要的人没选上。

先初步筛选,把信息作假名下有房的人给挑出去,然后再找出一些符合条件的年轻人。

除了没房之外,夏芜还考虑到年轻人的工作问题,如果他们在这里租房,但不在附近工作,一年到头也不见得回来几次,造成的房屋空缺问题不说,年轻人不还要多付一份房租吗?

这也不是夏芜想要的。

所以在工作方面,夏芜更偏向于有技能,能在东华镇工作养活自己的,或者是自由职业者。

两天后,一对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的夫妻,从一辆大巴车上下来。

两个人在镇上找了家面馆吃饭,接着就开始在镇里四处找租房。

夫妻两个一个叫大飞,一个叫小月,就在一个月前,买到烂尾楼的夫妻两个想开了,他们选择离婚,由大飞一个人背负债务,然后毅然决然选择断供。

这些年,他们为了这套烂尾楼房跑断腿哭瞎眼,却依旧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楼房尚未封顶,偌大工地只有几个工地磨洋工,起诉无用,开发商像是人间蒸发。

钱要不回来,大楼完工遥遥无期,就这样,还要每个月还房贷。

夫妻两个像是背了甩不开的吸血鬼,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老的像四十岁了一样。

小月是夏夏的粉丝,她也一直关注着杨沟村的消息,知道夏夏要建楼之后,二人本没有动其他心思,但就在两天前,小月试着投出去的租房申请,被通过了。

天大的馅饼突然落在头上,夫妻两个几乎被砸昏头脑。

他们早就想摆脱烂尾楼了,已经通过离婚转移债务,直接断供。

就像二十几岁为了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两个人毅然离家出走一样,这一次,他们再次拿出壁虎断尾的勇气,选择来到东华镇,迎接真正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