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灵籁界的鸣音诀(2 / 2)

新人写作技巧 城主 1633 字 1个月前

老者左手一挥,古铜柱忽然拔地而起,飞升入空,柱底原本的位置浮现出一道银光漩涡,漩涡中万千音弦交织旋转,宛如一片无形的音海,散发着磅礴的音能。「第三境,‘鸣形’。令音成形,使音即技,技即势,将音波固化为可御可攻的形,随心而发。」

牧庭纵身踏入音海,灵息随音弦漂浮,与周围的音波产生共鸣。他释放五音的律动,以魂意为笔,于空中描绘符形:引徵音之锐与地律之沉,一道闪烁着金光的「徵音剑」浮现,剑刃边缘流转音波,锋锐之气贯穿音层;再以角音之缠与空律之柔,画一道「角音链」,音链如藤曼缠绕,将音海中游离的音灵牢牢束缚。

他尝试以不同音型组合构建复杂旋律——短音急促,构成立体的音阵,困住虚拟的敌影;长音绵长,化作音壁,抵挡音海的冲击;叠音厚重,转为杀势,音波如锤,震碎前方的音障;回音空灵,蓄力于后,待势而发。

音形既成,便无需复杂的术式与咒语,只需挥掌引动,音形即现。音与形合,心念动则法象生,音波的力量通过具象化的形态,变得更加精准而强大。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三境:鸣形。」

老者右手张开,一缕青金色的光芒从指间升起,如音波般融入四周的岩壁。整座环形山谷顿时亮起,所有曲纹同时发光,化为一片巨大的共鸣之谷,风声、水声、林声、石声……万物皆起响,汇入音海之中。「第四境,‘和鸣’。需与天地万象之音共振,将音之势化为专属领域,御音而生道,使天地之音为你所用。」

牧庭立于谷中,感受着四面八方涌来的音波:风音自西而来,带着凌厉的锐势;水音从东而至,藏着柔韧的缠劲;林音起于北,蕴含生机之韵;石音生于南,透着厚重之威。

他调息入谷,让自身的音息与四象之音逐一融合。起初极难掌控,每一次强行共鸣都会引动天地音波震荡,音浪如锤般击打他的识海,几欲伤己。但他以听律境的根基辨明各音频率,以引音境的技巧调整自身灵息,逐步将自身频率与万音调至共合。

最终,他能令四象之音汇聚于自身周围,形成一片直径百丈的音域。在这领域中,风动随他心念转向,林鸣化作音盾护身,水音凝成音刃攻敌,石震化作音波镇退侵扰。他所处之地,音为主宰,任何外来灵术闯入,都需先过“和鸣”的判准——频率不符者,术法未发即自行崩溃;频率相合者,威力亦会被他引为己用。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四境:和鸣。」

老者将双掌轻轻贴于虚空,刹那间,天地间的音波骤然收敛,山谷陷入一片极致的寂静,连心跳的声音都仿佛被抽空,只剩下识海中的魂音在微弱共振。「第五境,‘沉音’。至高之音,非喧嚣之响,乃不鸣而震之韵。须以心定魂,以念铸响,使音藏于无形,隐于无声,却能实动天地,震颤魂域。」

牧庭站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不刻意调动灵气,不强行引导音波。他将所有音形、音律、音势、音感尽数内敛,沉入识海最深处。他不是要发出声音,而是要以心为炉,铸一缕“原音”——这道音不存在于物理空间,不借风传,不依器鸣,唯识海可感,唯魂魄可应。

他在识海深处缓缓构建这缕原音,融合地之沉、空之灵、魂之静,使其成为音的本源形态。当原音凝聚完成的刹那,他将其轻轻释放——

整片山谷突然无声地起伏如浪,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却见飞鸟在空中骤然坠落,流云逆着风向回旋,坚硬的岩壁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龟裂,连空中的古铜柱都发出轻微的嗡鸣,符音光芒黯淡了三分。

而牧庭立于原地未动,连发丝都未曾飘起一丝,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沉音如心钟,藏于无形,一动则震九重魂域。此音不可传于耳,不可见于目,却能于万象之中生灭轮回,于寂静之中显威。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五境:沉音。」老者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叹服,衣袍在无声的音波中剧烈飘动。

系统的提示音如沉钟微响,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清晰而悠远:

「灵籁界阶段完成度:100%。」

「准备传送下一世界……」

牧庭抬头望向空中的古铜柱,识海中原音缓缓流转。灵籁界的修行让他明白,最强大的力量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声势——如音般无形,却能穿透万物;如律般沉稳,却能撼动天地。这缕藏于灵魂深处的沉音,将伴随他踏入下一段未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