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庭睁眼时,耳中先捕捉到一丝轻微却清晰的回音,那回音在空间中荡开,层层叠叠,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他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巨大的钟壳之中,钟壁上布满了金色的音纹曲线,纹路随空气振动微微发光,宛如由金属共鸣构筑的独立空间。
脚下是一片旋转的音盘,音盘上刻着十二道环形刻度,每一步落下,音盘都会随脚步缓缓颤动,发出“嗡”的微妙回响。这里没有风的流动,没有光的明暗,唯有不同频率的振动与回响交织,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全部存在。
识海中,一道沉稳的钟鸣声响起,带着穿透灵魂的共鸣:
「你已进入新世界:万息界。」
「当前目标:掌握本界修炼体系『调律诀』。」
他屏住呼吸,静立不动,却能清晰感受到体内骨骼在随空间的基础振动微微共振,连血液流动的声音都被放大了数倍,在耳边嗡嗡作响。
一名老者凭空出现在音盘边缘,他身披流音羽袍,袍角绣着无数细小的音符,随风飘动时无声却似有韵律;背后背负着一张七弦长琴,琴弦泛着淡淡的银光,仿佛由凝固的音波构成。老者的声音没有通过耳鼓,而是直接传入心识,温润而清晰:
「此界以音为息,以律为轨。修者需先调身内之息音,破浊分频,使气血、灵息、骨振归于一调,方可入门。」他抬手轻挥,一道音纹在牧庭面前展开,「调律诀第一境:定息。」
牧庭缓缓闭目,将灵息缓缓内收,摒弃外界的干扰。在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他开始感知身体内部每一道呼吸所产生的内在波动——肺叶扩张的“呼”声、血液冲击血管的“涌”声、骨骼摩擦的“轧”声……这些细微的“息音”分布于肺腑、血脉、骨骼之间,却杂乱无章,节奏紊乱,调性高低不一,如同无数把走调的乐器在同时演奏。
他需以神识为手,归整每一道息律,让它们遵循同一频率振动,达成稳定的呼吸“主调”。牧庭将识海想象成一张无形的琴,以意念调节每一次吸息、吐气的频率与深度,试图让体内的“杂音”归于和谐。
初时,每一次调整都如拨动生锈的琴弦,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体内息音反而更加混乱,甚至引发气血翻涌。但他没有急躁,一遍遍细微调整,从呼吸的长短、灵息的流速到骨骼的共振频率,逐步校准。
七日后,当他再次吐息时,体内忽然传来“叮”的一声轻响——全身的息音终于达成统一共鸣,气息与骨骼的振动频率完全一致,外界的基础振动再也无法干扰体内的节奏。那一刻,他的灵台骤然一清,脑海中响起一道清晰而稳定的“息铃”声,如同最纯净的音叉共鸣。
「你已掌握调律诀第一境:定息。」老者的声音带着赞许,他挥手之间,脚下的音盘缓缓下陷,露出下方深不见底的音渊。音渊之中,无数发光的音纹宛如实体的丝带,弯曲如蛇,在渊中上下浮动,散发着不同频率的波动。
「第二境,须以身控音,让息律入骨,与天地之音共振,名曰‘通韵’。」
牧庭纵身跃入音渊,音流如潮水般冲击着他的身体,时而如巨浪拍岸般沉重,时而如利刃切割般尖锐,震得他气血翻腾,几乎要失去对身体的控制。他迅速稳住心神,以识海中新生成的“息铃”为核心,引导灵气按照息铃的频率运转经脉。
每一次灵气在经络中流动,都需与体内的息律完全同步:当呼吸吸至极限,灵气便随之灌满五脏六腑,发出饱满的“嗡”声;当吐息沉至丹田最深处,灵息便沉入骨髓,引发骨骼的低频震荡,发出厚重的“咚”响。他将丹田化作谐振腔,以心脉的跳动牵引全身息律周天流转,让体内的“主调”与音渊的“环境音”相互呼应。
整整九日,当最后一道骨骼的共振频率与息铃完全吻合时,他周身浮现出七十二道金色的律纹,这些纹路沿着骨骼的走向分布,闪烁时,体表自动震出一层无形的音障,音渊中狂暴的音流冲击在音障上,瞬间被抵消、反弹,再无法侵入体内。
「你已掌握调律诀第二境:通韵。」
音渊底部的地面缓缓展开,露出一扇由无数音线编织而成的弓门,音线振动时,发出如琴弦般的清响。牧庭迈步走入其中,眼前景象骤变,进入一片广阔的曲海幻境——虚空中漂浮着无数透明的音弦,指尖轻弹之下,便能回荡出如山呼海啸、如莺啼燕语的声响。
「第三境,需将意念化为音波,以音波承载神魂之力,此为‘奏魂’。」老者的声音在幻境中回荡,「音可通神,亦能惑魂,需以心为谱,以念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