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陈霸先起兵讨逆(2 / 2)

“湘东王,萧绎!”王茂吐出这个名字,见陈霸先凝神倾听,便继续分析道,“湘东王坐镇江陵,遥控荆南七郡,兵精粮足,财雄势大,乃宗室中实力最强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听闻他与汉国名将韦孝宽交好,其背后隐隐有汉国的支持。若能得湘东王号令,获得汉国些许助力,讨伐侯景,便多了几分胜算。此乃可以效忠、共图大事之主也!”

陈霸先听完,眼中顿时爆发出明亮的光彩,猛地一拍大腿:“王兄高见!萧绎确是上上之选!若非王兄指点,霸先几陷迷途!”他当即起身,对着王茂郑重一揖,“霸先不才,欲起兵讨逆,然军中正缺一运筹帷幄之长史。王兄大才,不知可否屈就,助霸先一臂之力,共赴国难?”

王茂看着陈霸先诚恳而充满英气的面孔,心中也是激荡。他虽因性格忠直不为萧衍所喜,被外放至此,但君臣名分犹在,岂能坐视社稷倾覆?他沉吟片刻,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肃然道:“陈太守忠义之心,天地可鉴!茂愿弃官,随公讨贼,以尽人臣之本分!”

“好!得王兄相助,如虎添翼!”陈霸先大喜。

于是,在梁大同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540年)这天,陈霸先在始兴郡正式誓师,打出“勤王讨逆,诛杀国贼侯景”的旗号!消息传出,岭南震动。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此时的赣粤交界一带,早已因侯景之乱和朝廷控制力下降而陷入混乱,大小军阀割据,土匪山寇遍布。陈霸先想要打开一条通道,北上与湘东王萧绎会师,谈何容易?

果然,大军刚翻过险峻的大庾岭,进入江西地界,第一个“拦路虎”就出现了——高州刺史李迁仕,率领其三万兵马,占据着北上要冲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境内),挡住了去路。

而此时,李迁仕早已暗中与侯景勾结,准备举兵响应。为了增强实力,他将目光投向了下属——高凉(今广东高州)太守冯宝。他专门派出信使,以刺史名义,“征召”冯宝前往大皋口议事。

高凉郡守府内,冯宝接到命令,面露难色,正准备收拾行装前往。他的妻子,世为当地俚人(壮族先民)首领、素有贤明与智略的冼英(即后世的冼夫人),却拦住了他。

冼夫人容貌端丽,眉宇间却自带一股不让须眉的英气与沉稳。她仔细询问了信使的言辞和态度后,对丈夫正色道:“夫君,此事蹊跷。李刺史早不召见,晚不召见,偏偏在侯景作乱、天下动荡之时召你前去。我听闻他此前一直借口患病,不肯奉诏勤王,如今却在大皋口大肆招兵买马,打造军械,其心叵测!此次召你,绝非议事那么简单,恐怕是想扣押你为人质,逼迫我高凉俚兵听他号令,为其叛乱助力。此乃陷阱,夫君万万不可前往!”

冯宝性格较为敦厚,对官场权谋不甚敏感,听了妻子的话,将信将疑:“夫人是否多虑了?李刺史毕竟是我上官,若无真凭实据,岂可妄加猜测……”

冼夫人见丈夫犹豫,心中焦急,却也不再强劝,只是道:“夫君若不信,可稍待几日,观其言行。”

几天后,前方快马传来确切消息——高州刺史李迁仕,果然在大皋口公然打起反旗,宣布响应侯景,反叛朝廷!

冯宝得到消息,惊出一身冷汗,后怕不已。他紧紧握住冼夫人的手,又是惭愧又是感激:“夫人真乃神人也!若非夫人明察秋毫,我此番前去,必为李迁仕所擒,不仅自身难保,更险些让我冯氏一族背上附逆的污名!若无夫人,我险些沦为附逆之贼也!”

冼夫人看着丈夫惶恐的样子,微微一笑,但笑容随即被凛然之色取代。她推开冯宝的手,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声音清晰而坚定:“夫君,李迁仕背君叛国,已是板上钉钉的逆贼!我等身为大梁臣子,守土有责,岂能对此等国贼袖手旁观,任由其肆虐?”

冯宝瞪大了眼睛,一脸不解和为难:“不袖手旁观?夫人,咱们高凉兵微将寡,如何能与李迁仕的三万大军抗衡?再说……再说这……观望,不也是一种力量吗?”他试图用俏皮话缓解紧张气氛,却也暴露了内心的怯懦与安于现状。

冼夫人转过身,看着丈夫,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她轻轻摇头,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夫君,避战自保,只会让贼势愈炽。李迁仕初叛,根基未稳,部众未必归心,此正是破贼良机!”

“哦?”冯宝被妻子的话吸引,忙问,“夫人有何妙计?”

冼夫人招招手,示意冯宝附耳过来,低声将自己的计划一一道来。她语调平稳,条理清晰,每一步都算计得精准到位。

冯宝听着听着,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忧惧逐渐被兴奋取代,忍不住拍案叫绝:“妙啊!夫人此计,虚实相生,攻心为上!真乃巾帼不让须眉!就依夫人之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