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陈霸先起兵讨逆(1 / 2)

时间回溯到半个月前。

岭南的正月虽无北地酷寒,却也阴冷潮湿。高要郡太守陈霸先,一身素服,面色沉痛地率领着三千兵马,护送着其恩主、已故广州刺史萧映的灵柩缓缓北行。

队伍行至始兴郡(今广东韶关)地界时,遇到了麻烦。由于新任始兴太守王茂尚在赴任途中,郡内群龙无首,原本就盘踞各处的豪强、匪寇见有机可乘,顿时蜂拥而起,打家劫舍,阻塞道路,局势一片混乱。

望着眼前纷乱的景象,陈霸先眉头紧锁。护送灵柩责任重大,但放任乱匪横行,荼毒百姓,亦非人臣之道,更会危及自身行军安全。

他权衡再三,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停下北上的步伐,决定先行平乱。

“文育、僧明、铁虎、昭达!”陈霸先声音沉稳,点将下令。

“末将在!”四位身材魁梧、面容精悍的将领应声出列,他们是陈霸先倚仗的臂膀:周文育勇猛,杜僧明多智,周铁虎悍勇,章昭达果决。

“你四人各率本部,分头出击,清剿始兴郡内乱匪!务必速战速决,打通道路,还此地安宁!”

“遵命!”

四位将领领命而去,如同四把利剑刺入混乱的始兴郡。周文育正面强攻匪寨,杜僧明设伏断其归路,周铁虎悍勇冲阵,章昭达安抚地方、断其粮源。四人配合默契,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清剿,终于将郡内大小匪患一一平定,并且收降了七千多名走投无路的乱匪,实力骤然增强。

就在陈霸先刚刚松一口气,准备重新启程时,始兴郡的新任太守王茂,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然而,王茂带来的并非朝廷的嘉奖或地方的谢意,而是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

“霸先兄!大事不好!”王茂甚至来不及寒暄,屏退左右后,脸色苍白地抓住陈霸先的手臂,声音急促而低沉,“侯景……侯景造反了!已经率大军包围建康了!”

“什么?!”陈霸先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虎目圆睁,“侯景竟敢如此!建康现在情况如何?陛下可还安好?太子何在?”他一连串地发问,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王茂只是无奈地连连摇头,脸上写满了焦虑与茫然:“具体情况……我也不甚清楚。消息传到时,我才刚到临汝。只知侯景已反,兵锋甚锐,建康……怕是危在旦夕啊!”

陈霸先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国难当头,岂能坐视?!他立刻对王茂道:“王太守,此地政务暂由你接管。我即刻修书,派人快马送回广州,禀明刺史(指广州刺史萧勃),请求他允我即刻起兵,北上勤王,讨伐国贼侯景!”他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为国分忧的急切。

然而,陈霸先的一片赤诚,换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冷水。信使带回的,是上司萧勃的一封措辞严厉、充满斥责的回信。信中,萧勃大骂陈霸先“不识时务”、“妄自尊大”,质问他“朝廷自有禁军数十万,难道还缺你一个小小的郡守去出头吗?”严令他“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老老实实待在岭南,不得妄动刀兵。

看着这封冰冷而自私的信,陈霸先愣住了,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失望和愤怒涌上心头。他将信狠狠拍在案几上,对身旁的亲信将领叹道:“萧勃此人,与先刺史(萧映)相比,简直是燕雀与鸿鹄之别!一心只想着守土,偏安一隅,毫无忠君爱国之心!如此鼠辈,如何能成大事?”

既然顶头上司靠不住,陈霸先立刻做出了决断——改换门庭,另寻明主!

可是,该投奔谁呢?天下虽大,能在此时抗衡侯景,且有资格、有威望号令一方的宗室,屈指可数。陈霸先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那位被侯景称为“卧龙”的始兴太守王茂,再次来到了陈霸先的营帐。他捻着胡须,目光炯炯地看着陈霸先,缓缓说道:“陈太守欲寻明主,以拯国难,在下倒有一人选。”

“哦?王兄快快请讲!”陈霸先急切地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