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朕就是最大的名将(1 / 2)

建康皇宫·弘德殿

萧衍那句“朕折一根树枝就能打死他”的狂言余音未落,偌大的宫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被一种恐慌的窃窃私语所取代。

群臣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

中书令谢举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手脚瞬间冰凉。他家世代居住的乌衣巷,那可是建康城最繁华、最靠近宫城的区域之一!一旦侯景那杀才真的破城……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家中珍藏的字画古籍被焚毁,妻女受辱,族人喋血的惨状!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玉笏,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求助般地望向周围同僚。

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里去,个个如坐针毡,面色惶惶。他们想立刻离开这是非之地,回家安排后路,或者至少把家眷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可皇帝还高踞在上,正沉浸在他“树枝退敌”的迷梦里,谁敢在这个时候提出离席?那不是触霉头,自寻死路吗?他们只能强自镇定,内心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万分。

萧衍见殿下群臣神色慌张,交头接耳,非但没有警觉,反而生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试图安抚人心,却更显空洞的语气继续说道:“诸卿勿忧!何至于此?我建康城,龙盘虎踞,城高池深,固若金汤!城内守备充足,甲坚兵利!朕,今日便亲自坐镇指挥,调度全局!那侯景不过区区五千疲敝之卒,如同蝼蚁,妄图撼动参天巨树,实乃不自量力,不足挂齿!”

他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空谈,紧接着便开始下达一系列在他看来“英明神武”的任命:

“任命……武库监令、鄱阳王萧范为西门督,总揽西城防务!”

“任命……封山侯萧正表(萧正德之弟)为北门督,守卫北面!”

“任命……散骑常侍韦黯(名将韦睿之子)为东门督,镇守东门!”

他话音未落,坐在下首席位一直沉默不语的临贺王萧正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诡谲光芒,他立刻离席,快步走到殿中,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悲愤与忠诚:“陛下!臣侄萧正德,蒙陛下恩养,却一直闲散在家,未能为国分忧,每每思之,羞愧难当!如今国家危难,逆贼兵临城下,正是臣侄报效陛下,尽忠社稷之时!恳请陛下赐臣一职,哪怕是一小卒,臣也愿效死力,守卫京城!绝不让侯景逆贼踏入建康半步!”他说得情真意切,甚至眼眶都有些泛红。

萧衍看着跪在面前的亲侄儿,心中大为感动!看看!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他原本打算任命将门之后、裴邃之子裴之高为南门督,此刻被萧正德的“忠心”所打动,立刻改变了主意,朗声道:“正德我儿,快快请起!汝之忠心,朕心甚慰!南门乃要冲,朕就将南门防务,交予你了!任命临贺王萧正德为南门督!”

“臣侄,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萧正德叩首,低下头时,嘴角难以抑制地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

接着,萧衍又看向自己那个一向喜欢胡闹、行为乖张的儿子邵陵王萧纶,沉吟了一下,觉得也该给儿子一个历练的机会,便道:“纶儿,朕命你为中护军,都督京畿诸军事!协调四门,总揽全局!”他打算以逸待劳,依托坚固的建康城墙,活活拖死、耗死远道而来的侯景。

这番“精妙”的人事安排一出,殿下的众臣虽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心里几乎同时“咯噔”一下,凉了半截!

有些人甚至偷偷以袖掩面,肩膀微微耸动,暗自垂泪。他们或许不懂具体的排兵布阵,但谁是真打过仗的宿将,谁是绣花枕头,他们还是能分清的!这五位被委以守城重任的“将军”——鄱阳王萧范(管理武库的)、封山侯萧正表(靠兄长和血缘)、韦黯(靠父亲名声)、萧正德(有名的野心家)、邵陵王萧纶(着名的荒唐王)……他娘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没正经上过战场、不知兵凶战危为何物的纨绔子弟或空头宗室!用这样一群人去对抗侯景那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百战悍将?这建康城……还能守得住吗?

众人的心,直往下沉。

萧衍见自己安排完后,众臣非但没有欢呼雀跃,反而个个面如死灰,甚至有人偷偷哭泣,顿时感觉十分扫兴,脸色也沉了下来。他冷哼一声,带着几分不悦和自负说道:“哼!诸卿为何如此模样?莫非是以为朕年老体衰,昏聩不堪,不会用兵了吗?嗯?!尔等久在朝堂,不知兵事,朕自有考量!岂是尔等可以妄加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