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兰京撞上了枪口(1 / 2)

第二天中午,兰京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朱漆食盒,步履轻快地走向东宫寝殿。

食盒里是他精心准备了半日的午膳,几样小菜色香味俱全,尤其是一道新学的炙羊肉,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他满心期待着太子高澄品尝后的赞许。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因为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轻轻推开寝殿那扇沉重的雕花木门。

殿内光线有些昏暗,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与殿外明媚的午时阳光形成鲜明对比。高澄并未像往常一样在书案后批阅奏章,而是背对着殿门,负手立于窗前,身影在逆光中显得格外阴沉。

兰京心中咯噔一下,隐隐感觉今日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将食盒轻轻放在殿中的紫檀木圆桌上,动作轻柔地布好菜,然后垂手恭立在一旁,低声道:“太子殿下,午膳备好了,请用膳。”

高澄缓缓转过身,那张俊美却时常带着戾气的脸上,此刻布满了寒霜,眼神阴鸷得可怕。他并未立刻走向餐桌,而是用冰冷的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又扫过兰京那带着几分讨好和期待的脸。

兰京被他看得心里发毛,但还是挤出一丝笑容,心想:殿下许是政务繁忙,心情不佳,吃了这精心准备的美食,或许就能舒缓些。

高澄确实心思不佳,因为他接连接了三个坏消息,每一个都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

第一个消息来自“澄清阁”密探。青州镇东将军府的后宅竟有人悄悄潜入过,虽然未丢失重要物品,但此事本身就让高澄警惕万分。父亲高欢死亡的消息虽极力封锁,但看来已引起某些势力的窥探。

他心中暗忖:“必须尽快宣布父皇的死讯,稳定局面,准备登基事宜,不能再拖了!”一种权力交接前夕特有的不安和猜忌萦绕在他心头。

第二个消息,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他那位尊贵的母后,之前以替他安抚鲜卑旧贵为名离开邺城,他出于“孝心”还派了澄清阁的好手暗中“保护”。结果今日密报传回,母后替自己安抚完鲜卑贵族后,并未动身返京,而是直接去了平城(山西大同)的静心寺“清修”。这也就罢了,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探子回报——齐皇后的肚子竟然大了!而且看身形,已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算算时间,正是在邺城被汉军围困、母亲去汉营谈判之后不久!这孩子是谁的种,不言而喻——除了他那好叔父汉王刘璟,还能有谁?!

一股混合着被背叛的愤怒、对母亲不检点的鄙夷以及作为儿子和储君的双重羞辱感,瞬间冲昏了他的头脑。

他恨不得立刻派人去平城,亲手掐死那个让他蒙羞的女人!但他不敢,弑母的罪名,哪怕他是天子也承担不起。这口闷气,只能硬生生憋在心里,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灼痛。

第三个消息,更是往他伤口上撒盐。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南梁与汉国和谈的条件中,竟然也包括了引渡侯景这一条!“刘璟!你欺人太甚!抢我母亲,还要在国事上如此折辱于我!”高澄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强忍着才没有喷出来。侯景的背叛本就是他的心头痛,如今竟成了两国谈判的筹码,这分明是刘璟在恶心他!

这三件事如同三把尖刀,狠狠扎在高澄的心上,让他处于一种极度暴躁和敏感的状态,看谁都像带着嘲讽,听什么都像别有用心。

兰京哪里知道这些,他见高澄沉默地走到桌边,拿起筷子,似乎开始用膳,而且吃得比平日还多些(或许是想借食物压下怒火),便天真地以为太子的心情已经好转。

他想起昨日徐陵的恳切托付,觉得时机正好,便鼓起勇气,上前一步,用他那特有的、带着厨子质朴的语调,直白地开口:

“太子殿下,昨日……昨日南梁的徐陵徐大使来找过小人,他……他们希望能再见殿下一面,有要事相商,托小人代为转达。”他不懂什么委婉措辞,只觉得帮朋友传话是理所应当。

高澄夹菜的手顿住了。缓缓抬起头,用一种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兰京。忽然,他爆发出一阵尖锐而充满嘲讽的大笑:“哈哈哈!好啊!真是好啊!南梁果然是没人了!朝中那么多文武官员不用,居然找到你一个厨子来当说客?哈哈哈!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他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可笑的笑话。

兰京听到高澄大笑,更加误会了,以为太子是觉得此事有趣,心情甚佳。他居然不知死活地继续追问,语气甚至带着几分替朋友高兴的期待:“那……那太子殿下可是愿意见他们了?”

这句话如同点燃了最后的导火索!高澄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冒犯的、极度阴沉的怒色。他猛地将手中的筷子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汤汁溅了一桌。

他霍然起身,手指几乎戳到兰京的鼻子上,厉声喝道:“兰京!你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卑贱的厨子!做好你的菜便是!谁给你的狗胆,竟敢擅自妄议朝政,替外人传话?!给孤滚出去!”

兰京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吓得浑身一哆嗦,脸色瞬间惨白。他再不通世故,也知道自己触怒了太子,事情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