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兵家之大忌(1 / 2)

鼎定南北朝 碧海思云 1239 字 16小时前

孝昌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西道行台大都督卫铉抵达雍州扶风郡,将大营设在郡治好畤县一带。

从好畤县到愧里县、从九嵕山到宜君县的百里范围之内,猎猎军旗遮天蔽日,刀枪剑戟布满四野,足足聚集了十四万大军。除了上党八万五千名大军以外,还有车骑将军元琛率领的两万五千名羽林军、雍州司马柳楷率领的两万名雍州军、华州司马韦子粲率领一万名华州军。

作为朝廷任命的西道行台大都督,卫铉也是第一次指挥十多万大军,内心波涛起伏、激荡不已。

“柳世兄,一别经年,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好畤县外的大营中,卫铉设宴款待前来见面的柳楷。

柳楷出身河东柳氏,已是知天命之年,今为雍州司马、征虏将军。他与卫铉是同辈,前年年底曾在京城有过一面之缘。柳楷如今带着兵马坐镇宜君县,防御泾州、豳州之敌,压力还是挺大的。

柳楷饮了一口酒,笑着说道:“大都督这是小瞧我了,我还能开三石骑弓,便是上山下坂,连续作战数日,亦是寻常事耳。寻常少年还不一定比得了。”

“世兄老当益壮,我便放心了。”卫铉点头道:“不过军中艰苦,终究不是什么好地方。若有机会,我得为世兄换个舒服一点的地方。”

“大都督之意是……”柳楷眼神一凝,这是话里有话啊。

“世伯生前为河中太守之时,将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安居乐业,更是病逝在田间地头。朝廷因世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清正廉洁,追赠岐州刺史,谧号穆。等到此役结束,我向朝廷举荐世兄为出任岐州刺史,世兄以为如何?”

岐州地处秦岭与渭河交汇处,是关中平原西部的门户。此地通过关陇道连接了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通过祁山道连接了陇西高原与汉中盆地。大名鼎鼎的大散关、大震关、安夷关就在岐州境内。

史上的周人在此建立都城,积蓄力量后东进灭商;秦人曾在此建都陈仓,作为统一六国的战略基地。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即发生于此,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转折点。其军事战略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卫铉今后立足关中,必须将岐州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可是麾下的文官资历浅薄,不足以出任刺史之职。而文武双全的柳楷是全力支持卫铉的河东柳氏子弟,他跟随萧宝夤入关平叛以来,立下赫赫战功,无疑就是坐镇岐州的最佳人选。

柳楷本以为卫铉是要免去自己的军职,将两万雍州军纳入上党军的体系之下,万万没有想到卫铉竟然打算举荐自己为岐州刺史。他抬眸看向卫铉:“大都督,我要是能够出任岐州刺史,当然乐意之极。只不过可能么?”

“只要功勋足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卫铉举起酒碗道:“世兄今日前来,咱们兄弟先喝酒,之后现再谈平叛之事。”

。。。。。

扶风郡槐里县官邸之内,亦有两人对坐饮宴。

“河间王,圣命如此,不知您有何打算?”

河间王元琛原为西道行台副都督,可是胡太后决定将平叛尽数托付给卫铉,再加上新军一旦移镇颍川,京畿便会兵力空虚,故而让元琛放下军中事务,带领麾下拥有两万五千名羽林军返回京城。

卫铉本想亲自出马面谈,但考虑到元琛万一一口拒绝,两人都很尴尬,且失去转圜之机,故而让督军祖莹出面,先看看元琛到底是什么态度,然后再做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