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卫铉郑俨起争执(2 / 2)

逾制这种事,在君权至上的时代极为忌讳,心胸开阔的帝王不会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那毕竟只是藏在水面下的潜规则,大家你不说我不说,那就当做无事发生。

可一旦拿到台面上来说,那就绝对不行了。否则的话,还要规矩、律令何用?今后又如何约束其他人?

卫铉说完,像个没事的人一样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郑俨羞愤交加、怒火万丈,一张英俊的脸气得红得发紫,双眼双目死死的盯着卫铉;看那架势,似乎恨不得把卫铉一口咬死。

可他偏偏就是发作不得。

元悦与郑俨交好,赶紧奏道:“陛下,国库没有多少存粮了,城外又是灾民遍布。若不加以赈济,难保无以为生的灾民结党而起,酿不忍言之祸。郑中书有此担忧,抢先发言,此举乃是急国之所急。不过河东王所言也对,郑中书逾制,必须训斥,否则律令不严、无人遵守,又何以治天下?”

一番话说下来,元悦不仅给郑俨找到了反对调粮的合理理由。还把郑俨逾制的大过错说成了轻飘飘的“训斥”。而郑俨非但不是逾制,反而是为国为民、敢为天下先,称得上是高风亮节、仁义无双。

胡太后甚是心烦,她看到还有人想要出来,摆了摆手手道:“大司空说得对,礼不可废;郑中书即刻回府反省一月,选官一事就不必参与了。”

“微臣告退。”郑俨明白胡太后是不准自己在河北六州分一杯羹了,离开时看到一脸“得意”的望着自己,以为对方刚才是故意坑害自己,心头暗恨不已。

迎着郑俨充满仇恨的目光,元悦整个人都懵了。

自己好心为他开脱,他不但没有感恩,反而恨上自己。

这是什么世道?

尚书左仆射元彧眼见闹剧结束,起身行礼道:“陛下,河东王诉求合理,若数万大军就食乡里,必致关中沸腾。不过萧豫州年底诉职之时,称雍州长安城尚有五万大军两月用度,朝廷眼下又比较困难,臣以为朝廷先送十万石粮食、二十万支箭矢入关,之后陆续运输。”

胡太后目光看向卫铉,问道:“卫卿,左仆射此法如何?”

卫铉起身道:“臣也理解朝廷难处,粮食又不是一天吃完。关中有粮,朝廷又会陆续给养,臣自无异议。”

胡太后点了点头,微笑道:“朕与诸卿有事要议,你和萧豫州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

卫铉和萧宝夤在内侍引领下,走出了庄严肃穆太极殿。

两人在宫苑之间的道路上边走边聊,卫铉问了许多与关中有关的情况,萧宝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他们走出皇宫正南门阊阖门,卫铉大致了解了关中的概况。

萧宝夤抬头看了看雪花飞舞的天空,笑着说道:“河东王,临别在即,有番话不知当不当讲。”

卫铉连忙说道:“晚辈受益良多,前辈有话请直说,晚辈洗耳恭听。”

萧宝夤敛去笑容,沉声道:“前年夏天,莫折念生迫于形势,只得投降于我。大势将定之际,莫折念生再次反叛,致泾州刺史吕伯度、卫大将军元修义兵败身亡。而他之所以忽然拥有那么多兵马,便是关中豪族群起支持,他们有人出人、有钱粮出钱粮、有马出马、……”

“去年初,我吃了一场惨败,差点全军覆没。人们都说出兵日久、军将疲惫所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是遭到关中豪族提供的兵马临阵倒戈。关中豪族后来不知何故,竟然放弃了莫折念生,使杜粲发动政变,袭杀莫折念生,杜粲因实力不足,想要投降朝廷,最终却又莫名其妙死在路上,从而使万俟丑奴尽得莫折念生部众。”

他沉吟半晌,总结一般的说道:“我的经历告诉我:明面上的贼军不可怕,可怕是暗里的关中豪族。河东王入关之后,不可不防。”

“多谢前辈告知。晚辈铭记在心。”卫铉行礼致谢。

“言尽于此,告辞。”

“告辞。”望着萧宝夤远去的背影,卫铉心里暗自叹息:‘天下糜烂至此,名门世家和地方豪族无不蠢蠢欲动,无不纷纷支持叛军,有的甚至直接派出子弟加入叛军之中,岂止是关中豪族这般操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