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卫铉如愿以偿(1 / 2)

正月十五,卯巳之交的太极殿灯火辉煌,数百盏大灯笼将大殿之内照如白昼,太极殿是皇宫内气势最恢弘的大殿,也是三大殿首。近百根数人合抱的柱子撑起了可以容纳一万多人的宏伟大殿。

今日孝昌四年第一个望朝(正月十五),显得格外隆重。大殿内足有一万三千多名职官、爵官、散官、地方官、朝集使参与。由于此时胡太后还没有到,大家都在窃窃私语,低声的议论着今天的议题。

今天的议题只有三个:一是给定州、瀛州、幽州、燕州、平州、安州各郡县任命主要官员。

对于各大势力来说,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因为他们明白战后的河北六州如同是一张白纸,很是容易做出政绩。只要能让子侄门生顺利前去河北做官,他们就能通过庞大财力、无处不在的人脉关系堆出一个个能臣干吏,然后通过平调和升迁向中枢靠拢。

这个扩张计划一旦成功,他们就能进一步壮大。

二是春耕,此议固然是老生常谈之事,但每年开春都会将其当成重中之重来办。

三是今年的军事行动。

这时传来了阵阵礼乐声,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大殿上端的两旁侧门通道内,一队队挎刀锦衣仪仗队随着礼乐列队而出,接着是数百名手持黄罗旗幡、金瓜长戟的禁卫;随即依次是二十四名端着金盘而出的宦官、八名打着长柄镀金羽扇的宫娥,最后有一名宦官挑着黄罗伞盖,簇拥着胡太后出现。

胡太后身穿华服,高高在上的站在御座之前,俯视着脚下的万多名文武。众人同时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胡太后在御座上缓缓坐下,一摆手:“诸卿平身,入座吧。”

大殿设计得十分巧妙,使胡太后声音即使不高,回声却能传到每个臣子耳中。

“谢陛下。”众臣站直身子,纷纷入座。

太极殿很安静,只听胡太后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河北六州战事已经结束,然各州、各郡县缺少官吏治理。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九寺各自举荐才德兼备干吏,之后联合选拔。节后将名单交给朕。”

“臣遵旨。”前方的重臣大为惊喜,但还是有少数人发现了异常,按照胡太后近来的强势,她应该拟出名单对大家表决才对,可她今天让大家举荐,这里面肯定还更深用意。

卫铉却是猜出胡太后的用意了。她以前打压豪门、约束宗室外戚、改革选官制度、淘汰冗官、亲选官吏。其矛头皆是指向各大势力,而且那些打压政策卓见成效,与之作对的后果就是难以向中枢高层渗透。

只不过宣光政变后,魏朝江河日下,胡太后能用的力量少可怜,无论哪个势力都斗不过,也不敢斗,但是她又不愿意他们坐大成患。

如今的河北六州这块大肥肉,人人都想割下一块。皇族子弟、帝党、鲜卑八大姓统领的军武世家、关陇士族、中原士族、河东士族、郑俨和徐纥的势力都想从中分走一杯羹,手握大权的寒门文武也想趁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河北士族则想固守传统势力范围,不许外来势力入境。

眼下这道命令,就是胡太后交给这些大势力争战的战场,况且最终决定权又在她的手上,索性让他们斗个头破血流、反目成仇,斗得越残酷、越血腥,对她越有利。

。。。。。。

胡太后向众臣看了一眼,缓缓的说道:“诸位,春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今年民生、赋税。所以萧梁萧绎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恰如其分。我朝近年四处用兵、粮草消耗极大。诸卿是路中枢要员、是封疆大吏,理应紧抓生计、修缮水渠、鼓励百姓开扩田地。”

“如果诸位有困难,可以当面提出来,也可以写成奏疏上疏朝廷。朕不希望到了交赋税的时候,一些州郡县又说本地发生洪涝灾害、干旱绝收。”

这种话年年都说,此前没有多少人放在心上,返回为官之地,大家依然我行我素、阳奉阴违。可是胡太后如今较真了。

自从元雍和郦道元接下普查隐户隐田、丈量田地、惩办贪官污吏的任务,司州和光州、兖州、济州、齐州、豫州、青州、徐州、荆州官场遭到了血洗。两人相互配合,至今还在大清洗。正是因为他们将查抄的钱粮物资源源送来,这才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元雍和郦道元一旦成功归来,胡太后一定加大力度,趁机对朝廷开刀。所以无论是朝官还是地方官都不敢大意,否则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尚书令元徽起身出列:“陛下,臣有几句话要说。”

胡太后道:“尚书令请讲。”

元徽说道:“陛下,去年用了河东王发明的曲辕犁,百姓省了一半人力、畜力,剩余劳力可做他事。从司州的收成来看,百姓去年是增产增收了的。只是战争消耗的远远超出我们预计。关中、河北、淮水防线去年计有四十多万兵马长期作战,按四十万兵马日耗两万四千石算,一年就是八百七十六万石。这还没有算上抚恤、伤药、衣服、武器装备等等开支。”

“臣也知道杂兵普遍食不充肠,不能按精锐兵马的消耗来算。然而诸路大军除了朝廷调派的四百七多万石粮食之外,纷纷就食于民,自行解决大半粮饷,故而唯有如此统计。可怕也是就食于民,其后果是战地百姓家无余粮、劳役不断、怨声载道。”

元徽此刻提起这个问题,并非是想追究谁的过错,主要还是军事方面的开支实在是太大、太惊人了。再这样下去,朝廷非要破产不可。

众人听罢,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从这组数字就能看出财政、军政烂到了何等地步。

胡太后也渐渐露出惊愕之色。她已经让元顺组建商队,并且与萧梁大商暗自谈拢,此外又元孚之子元瑞和私德有亏的高僧谈判。他们二人清正廉洁、忠心耿耿,定能依计买来大量粮食,可远水解不了近火啊!

“陛下,臣有两策可解燃眉之急。”这时司农卿冯穆出列道:“朝廷粮食不足,可设屯田军。”

胡太后说道:“冯司农,昔年魏武帝曹操屯田,也不是一蹴而就。我朝没有几年时间,恐怕无法见得成效。”

“陛下,魏武帝曹操当初是没有田、没有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朝却是有人又有田,开春之后就可以开始屯田。”冯穆说道:“人就是司州之内尚未来得及分配田地的僧尼、寺奴,田地则是缴自佛门的寺产。”

“此策可行。”胡太后说道:“冯司农,司农寺负责司州屯田一事,所得收成收归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