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招,釜底抽薪。
周安深知这种陈年旧案,最怕死无对证。
让家里新来的、脸生的小厮,拿着他的名帖和一点“辛苦钱”,去找那些可能知情、却早被排挤在权力边缘的老吏“请教”问题,零碎的信息东拼西凑起来,往往就能还原出部分真相。
这些老吏混迹官场多年,心里明镜似的,有时候几句含糊的提点,就够用了。
布完这些局,周安心里稍微定了点,甚至有心情关心一下家里的事。
过年时他通过苏瑾然的路子,请了位从宫里放出来的老嬷嬷曹嬷嬷,来教家里女眷规矩。
柳条巷的周家,如今气象确实一新。
曹嬷嬷规矩严,但教的是真本事。大儿媳李杏和二儿媳于春丽现在走路都挺直了腰板,说话虽然还带点乡音,但待人接物大大方方,不再露怯了。
家里的卤味生意又开了两家分店,周大牛和周铁根两人管着,也没了刚来京城时的虚浮和畏缩,能赚到钱,腰杆子就硬,底气足多了。
周安还抽空去了京郊,凭着现代人的一点眼光,买了两块地,一南一西。
花了大部分积蓄,又通过苏瑾然的关系,顺顺当当地拿到了地契。
周大牛他们看着西边那块贫瘠地,很不理解。周安却神秘一笑:“土地是根本,有粮心不慌。西边那块,我自有办法。”
心里琢磨的是改良土壤、搞块“试验田”的主意,这可是穿越者的老本行。
就在周安暗中给孙翰林编织罗网的时候,周家女眷们正在看着一张鎏金请帖。
是一家颇有地位的勋贵府上举办的赏春宴。
帖子是一个月前发的,那时周安刚升官,风头正劲,人家这是提前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