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来福他们刚走远,村口老槐树下那帮闲汉就凑到了一起。
“啧啧,周家这是要发达啊,一下子送三个小子去考秀才。”王老汉叼着烟袋,眯着眼吐烟圈。
张二叔撇撇嘴:“我看够呛。”
“就是,”李三麻子插嘴,“秀才要那么好考,咱们村能十几年没出一个?”
刘婶子挎着菜篮子:“要我说啊,关键还得看周安。他要是真中了进士,那几个小的考不考得上都无所谓。”
“中进士?”赵铁匠嗤笑一声,“你们还真信啊?这都多少天了,要真中了,报喜的差役早该到了。”
“可不是嘛。”张二叔压低声音,“听说上京那些考官最瞧不上乡下举子,周安那土里土气的文章...”
“哎哎,小声点,”刘婶子紧张地左右张望,“秦里正可最护着周家。”
众人一时噤声。半晌,王老汉幽幽道:“要我说啊,周家就是太贪心。”
“那是人家有本事。”孙木匠突然开口,“你们也不看看,自从周安中了举,周家那日子...”
这话像捅了马蜂窝,众人七嘴八舌起来。
“不就是走了狗屎运。”“他还不是娶了县令家的小姐?”
“哼,就算是庶出的小姐,你也高攀不上。”
县衙后院,宁夫人正捏着茶盖在青瓷茶碗上刮来刮去,发出刺耳的声响,斜眼瞥着批阅公文的宁县令,嘴角挂着冷笑。
“老爷,这都过去大半个月了,会试结果早该出来了,”宁夫人故意拖长声调,“您不是说周安这次必中吗?”
宁县令头也不抬:“急什么,京城到咱们这儿,快马加鞭也得十来天。”
“十来天?”宁夫人把茶碗重重一磕,“这都二十多天了,要是真中了,报喜的差役早该到了。”
宁县令终于抬起头,眉头皱成疙瘩:“你懂什么,会试放榜后,礼部要先造册呈报皇上,再由通政司发文书到各省...”
“得了吧,”宁夫人打断他,满脸讥讽,“隔壁县的王举人,上个月二十中的会试,二十二日县衙就接到喜报了,您还在这儿糊弄谁呢?”
宁县令被噎得说不出话。
确实,按规矩若是中了贡士,官府会派差役快马加鞭送喜报。
这么久没消息,恐怕...
“要我说啊,”宁夫人见丈夫吃瘪,越发得意,“那乡下人能中举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会试哪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