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文治武功二(1 / 2)

西班牙与英国的通商合约签订后,巴达维亚港的热闹程度又翻了一倍。每天清晨,码头边都挤满了来自各国的商船,西班牙的大帆船载着欧洲的呢绒和钟表,英国的三桅船装着印度的棉花和宝石,还有暹罗的稻米船、爪哇的香料船、苏门答腊的象牙船,在港内排成了长队,卸货的号子声、商人的讨价还价声、工匠的打铁声混在一起,成了南洋最鲜活的晨曲。

萧如薰这天难得空闲,带着赵忠在码头闲逛。走到一家新开的华商商铺前,老板老远就迎了上来,手里捧着匹崭新的丝绸:“萧大人,您快来看看!这是刚从杭州运来的杭绸,颜色鲜亮,质地又好,西班牙的商人昨天一下子买了十匹,说要运回欧洲送给贵族!”

萧如薰摸了摸丝绸,手感顺滑,确实是上等货。他笑着说:“不错,生意这么好,以后要多跟欧洲商人打交道,把咱们大明的好东西都卖到海外去。”

老板连连点头,又压低声音说:“大人,托您的福,现在南洋太平了,咱们做生意也安心。以前荷兰人在的时候,不仅要收重税,还经常抢咱们的货物,现在有大明的水师保护,再也不用担心了!”

萧如薰心中一暖,这正是他想看到的——百姓安居乐业,商人安心经商,这才是南洋真正的根基。他又往前走了走,看到几个马来族的孩子围着个汉人货郎,正拿着铜钱买糖人。货郎手里的糖勺转得飞快,很快就捏出个栩栩如生的龙形糖人,孩子们欢呼着接过,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大人,您看,现在各族的百姓都能和睦相处了。”赵忠指着那几个孩子,语气里满是欣慰,“以前荷兰人在的时候,故意挑拨华商和马来族的关系,现在有了学堂,孩子们一起读书,大人们一起经商,再也没有以前的矛盾了。”

萧如薰点头,正想说些什么,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陈麟骑着马,急匆匆地赶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大人,宋主事那边有好消息!新改进的神威大将军炮试射成功了,射程能到五里,铁弹能轰穿三尺厚的石头墙,比以前的威力大了一倍还多!”

“这么厉害?”萧如薰眼睛一亮,立刻跟着陈麟往冶炼厂赶。到了冶炼厂,宋应星正站在一门新造的火炮旁,脸上满是油污,却难掩激动:“大人,您来得正好!刚试射完,您看那边的靶墙!”

萧如薰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三百步外的石墙被轰出了个大洞,碎石散落一地,连旁边的大树都被震得倒了。他走上前,摸了摸炮管,还是热的:“好!有了这样的火炮,以后不管是荷兰人来犯,还是海盗作乱,咱们都有底气了!”

宋应星又递过张图纸:“大人,这是新战船的设计图,比‘靖海号’还大,能装三十门火炮,船底用的是双层柚木,还加了铁板,就算被炮弹击中,也不容易沉没。我打算下个月就开工建造,争取年底前造出三艘!”

萧如薰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设计确实精巧。他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辛苦你了,需要什么材料尽管说,不管是南洋的硬木,还是大明的铁矿,我都给你调过来。”

正说着,张万邦也匆匆赶来,手里拿着本厚厚的账簿:“大人,这是上个月的通商税银账目,您快看看!光是马六甲、巴达维亚、爪哇三个通商点,就收了五十万两白银,比上个月多了十五万两!而且,西班牙和英国的商人还订了大批的丝绸和瓷器,定金就交了二十万两!”

萧如薰翻开账簿,上面的数字一笔笔写得清清楚楚,税银的用途也标注得明明白白——一部分用来建造战船和火炮,一部分用来支付士兵和工匠的俸禄,还有一部分用来修建学堂和水利。他满意地合上册簿:“很好,账目清楚,用途合理。以后通商税银要多投入到民生上,多修些学堂和水利,让百姓们能真正受益。”

张万邦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小人都记着呢。下个月暹罗的大象就要到了,到时候就能开始修建苏门答腊的水利工程,等工程完工,那里的稻田就能多收三成的粮食,百姓们就再也不用愁吃的了。”

萧如薰笑着说:“那太好了。咱们在南洋,不仅要练强兵、造坚船,还要让百姓们吃饱饭、有书读,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认同大明,跟着大明一起守护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