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火车!文人谈国事(2 / 2)

陆羽可不像面前的朱元璋那般好面子。

他可是纯粹的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怎么方便怎么来。

“江南之处你小子都去过了,如今当然是去北上,落叶归根。人老了,年纪大了,也想回到凤阳老家再看一看。

他汉高祖年老之时,不也回了他的沛县吗?

如今,咱也要去看一看。”

“哦哦。”

陆羽撇了撇嘴,对朱元璋这种做法显然不怎么搭理,甚至还觉得对方不过是东施效颦,一点儿新意都没有。

陆羽离开了房间,径直找到了毛骧,自然是要好好吩咐他一回,不然怎么出这一口恶气。

“几张北上凤阳的车票,能多买就多买,到铁路所在之处。”

陆羽缓缓开口。

毛骧点头,立刻答应,绝对没有半分的不情愿。

也是他要为之前所做的事情付出代价的准备。

毛骧转身就去做事,一旁的蒋瓛、纪纲则在附近乖乖候着,随时随地听候陆羽的其他差遣。

一夜无话,很快就到了第二日。

马车前行到了附近的铁路之处,买好的车票递交众人。

随着时间抵达,一个个也都开始上车。

所选的当然是软卧,毕竟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这趟微服私访之行过得更为顺利,陆羽可没什么非要给自己找气受的心思。

只是在这软卧之内,情况似乎还有几分不太一样。

他们的软卧是专门定好的,可谓是往来无白丁,四处皆鸿儒。

只能说毛骧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安排还是很周到的,不过陆羽依旧不会选择原谅他,做了事就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几人来到了火车上的交流室,也就是餐厅。

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面露惊奇之色,四处的实木椅还有面前的琉璃砖,处处都可见这火车的新奇。

而周围的其他客人见他们两人这般年纪,也并未嘲笑,毕竟如今大明一朝,见多识广也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早就是习以为常。

一个个甚至还都同朱元璋、马皇后这两个明显不俗的老人家交流起来,说起了如今的大明天下、实学之道。

这些也正是朱元璋乐意听的。

“如今我大明天下,气象万千,早已是万邦来朝之景,前所未有的盛世。”

“哈哈哈哈哈,想那昔日霍乱数朝的白莲教,如今在我大明一朝,也早已不见踪影,这便是大明,这便是我大明天下。”

“说来也是多亏了实学圣贤,还有当今的太上皇,君臣齐心协力,才能营造出如今这般气象万千的盛世大明。”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古往今来,多少君王半途而废,要么没有如当今实学圣贤这般的臣子,要么没有如太上皇这般的圣明天子,唉,两者之间可谓是缺一不可。”

“哈哈哈哈,当真是我大明之福,大明之幸。”

众多文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朱元璋心里极其顺耳,甚至到了最后,都开始怀疑起旁边的陆羽,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他故意安排的。

陆羽呵呵一笑:“微臣还没那么闲,就算是安排,也是毛骧他们安排的,跟微臣绝对没有半丁点的关系。”

陆羽点了一些肉肠。

此刻看着窗外的风景,可谓是一丁点儿也不想跟面前的朱元璋废什么话。

这朱老鬼自从到了这铁路站台之处,便一直叽叽哇哇,跟年幼之时的孩童一般,连马皇后都劝不住,实在是让他陆羽心累。

堂堂的太祖皇帝怎么就成了这样,就不能稳重一点吗?

马皇后虽然也十分兴奋,但好歹能沉得住气。

果然。

男人至死是少年,越老越像小孩。

陆羽正准备闭目养神,好好小睡一会儿,可忽然间,餐厅之内道道声音四起,其议论之事让周围的众人全都心头一动,个个大感兴趣。

“古今盛世,便在今朝。”

“不过如今国事虽是盛景,但古语有言,盛极而衰,所以我大明必须谨慎,如此才能继续维持,当今天下唯有如此,才能让我大明不走前朝旧路,不被所谓的王朝周期律所困扰。”

土地兼并还有国朝之事。

随着陆羽在国子监设立时政学堂,这王朝周期律一事自然早就传扬出去,能被这些文人知晓,也不算什么怪事。

其他的文人听后唏嘘感慨,默默点头。

显然对这事也极感兴趣,一个个不断出言:“王朝周期律,还有那土地兼并、朋党勾结,皆是国朝大患,即便是当今,恐怕也无法杜绝,只能步步前行,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毕竟如今我大明正在快车道上飞速前行,怎能因为这些小事出问题?唯有等到进入平稳阶段,才能转过头来一一解决。”

“国朝发展才是国之大策。”

“这些隐患,换做前朝,足以让人心惊万分,可如今天下,土地早已施行阶梯税制,还有那摊丁入亩之法,已然能够缓解近七成有余。

想来日后朝堂之上的重臣,定能提出更为有利的办法,毕竟国朝之基不在过去,而在当下,在各位忠臣良将手中。”

众人一一开口,面露红光,丝毫没有被王朝覆灭、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困扰。

此刻他们探讨出的观点各抒己见,虽激烈却言之有物,跟杠精绝对是两回事。

若是有人学识不足或者实践不够,开口所言稍显浅薄,便会被其他文人辩驳回去,而那些文人也自知才疏学浅,也就全然选择了闭嘴。

国朝之事怎能轻易妄言,自当慎之又慎。

不得不说,如今大明一朝,的确让所有文人都松了一口气,心中安稳无比。

不过渐渐的。

那最初开口的两个文人,也入了陆羽还有旁边朱元璋他们的眼。

只因这两人开口最是直指核心,所言之事也最有根据,并非像其他文人那样,或多或少带了几分书生的天真之气。

“没想到此次微服私访,不过刚刚出发,便能遇到这种大才。”

朱元璋抚着短短的胡须,脸上带着几分欣慰。

陆羽听后默默点头,随口又夸了一句:“或许这便是陛下的福分,陛下乃是天眷之人,所以自然能逢此佳运,遇此贤才。”

陆羽的夸赞没什么含金量,可朱元璋就是爱听。

随后。

陆羽为了考教这两人真正的才学,也加入了进来,开口问道:“如今国朝之势在何处?”

这话直指核心,比刚才那些文人们说的旁的话,档次直接高出了一大截,让最先开口的那两个文人目光一下子就投了过来,似乎对陆羽这话也大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