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海禁大财!太祖盯上了(2 / 2)

李过脸上这才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一时间身旁的红娘子还有那方才心神忐忑的巡抚邹维琏等人也暗自松了口气。

接下来一段时日,郑家在这琉球之处好好招待李过、红娘子还有福建巡抚他们这些招抚之人。

而招抚成功,琉球之处郑家还有其水师全都皆由朝廷接管的消息,也如同飓风一般迅速传回到了福建一带。

各处的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听闻,面露惊讶状,难以置信。

“他郑芝龙就这般降了?”

“不然还有如何?当下我大明春秋鼎盛,有太祖皇帝坐镇,还有陛下御驾亲征前往那朝鲜之处;辽东之处,那满清八旗精锐如今都被关宁铁骑一败再败,还有新式火器支援;这朝鲜之战一旦胜之。

他郑芝龙便如同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此时不归降,更待何时?”

“中原之处已平,我大明再无亡国之相,反而有中兴之象,还有太祖圣皇帝死而复生的神迹。

他郑芝龙又岂是那般蠢笨之人?”

“我大明赢定了!这天下各处大族全都归于大明所有,难不成他郑家就是什么例外?”

起初一众世家豪族还有所惊讶。

随着渐渐分析,也就越发明白这是大局,已是国朝大事。

没看到中原之处、江南之地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十之七八全数归顺,只有少许意图反抗,却被一扫而空。

崇祯的京营新军,还有那五边都督洪承涛以及所率领的各地将领,全都将其拿下了。

到了这崇祯一朝。

世家大族还是非常聪明,所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他郑芝龙真的降了?”

五边总督职务的熊文灿拍案而起,目中尽是难以置信之态。

前来汇报消息的属下听后,蔚然一笑。

“大人。他郑芝龙凭什么不降?”

“这可是太祖爷发的旨意。如今大明天下,怕是除了那些满清鞑子暂且不知太祖的圣威!他郑芝龙又如何不知?

意图敢跟太祖爷反抗。

他郑家从上到下、从老到幼,岂不全是要死无葬身之地、被抄家灭族吗?

他郑芝龙哪怕如何再英雄一世,可又如何能够比肩得了三百年前的太祖圣皇帝他老人家?”

属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如今这大明的天下大势。

何为天下大势?

兵强马壮者皆为大势。

而在大明,论兵强马壮,还有谁能够比得过数百年前的洪武皇帝?

人心归附,这便是天下的大势。

熊文灿深深沉思,细想过后才苦笑一声:“是极是极。”

“他郑芝龙又如何能够比得上我大明的开国太祖?”

“是本总督一时想岔了,钻进了这牛角尖。

怪不得邹维琏那老家伙居然亲自带着两位钦差招抚之人前去那琉球之处,看来这老狐狸从一开始就看透了这一点。”

“本总督这一次反倒是不如他了。”

熊文灿目中流露精芒,大手一张,目光顿时变得肃然:“传令!总督府责令水师总兵还有其福建一应衙门的人,开始陆续和郑总兵接壤,不可有激进之举,只是名义程序暂时接触,一切都需等到朝鲜一战过后再行进一步的加深。”

熊文灿还是知晓如今的国朝大事,也明白太祖朱元璋为何在当下的这个时局拉拢他郑家郑芝龙的缘故。

恐怕再过不久,这郑芝龙头上挂着的那个“副总兵”的“副”字,也就要变为“正”字了,在这福建之处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真正的水师一把手。

甚至在不远的将来。

他郑家还有他郑芝龙在水军这一方面,怕是要成为头一号的扛把子,成为武将勋贵之内新崛起的存在。

福建郑氏之名,或许也要在这中原之处落入各方世家大族的眼里。

等到属下退去,熊文灿在这古色古香的书房之内再度抽出抽屉,拿出里面李过、红娘子二人到了福建之处后,身边那位宫里面的公公转瞬给他递过来的一份纸页。

正是朱元璋的旨意。

责令他这五边总督熊文灿与海禁一事大加严管。

朝鲜一战过后,朝廷便要拿此事开源。

看着那封旨意,熊文灿诵读数遍之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太祖他老人家的决心,才小心翼翼地将其重新放回。

内心却不由得一阵苦笑。

自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定下海禁一事。

虽说其后到永乐一朝,有三宝太监于海外大肆巡洋,为大明海外之处打响名气,大大增加,可在其后的年间,海禁便无声无息再度实行。

但对于他这位五边总督熊文灿。

同样也是世家的一份子而言,海禁明面是“祖宗之制”,不过实则是这福建、两广之处的各处世家大族和那些商贾合作,以此来形成的垄断之势。

明面之上不许任何人行海禁,可私底下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海外贸易的大户,之所以在朝堂之上拿“祖宗之志”来说辞。

无非便是不想让朝廷下场分这一杯最大的羹。

而现如今,太祖皇帝似乎从这仙界下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明白了这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

“这下福建、两广之处又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熊文灿感慨一阵,随后目光闪过一道坚定之色,缩了缩脖子的他立刻着手,洋洋洒洒挥毫笔墨写了一封家书。

他家原本对于海上贸易也是参与不多。

可随着熊文灿来到这福建担任戍边总督一职之后,俗语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如今他熊文灿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岂会不靠海吃海?

自然是这海上贸易的一份子,只是其数量不多罢了。

所以如今壮士断腕,还是很容易能够把这伸出去的手给缩回来,实在不成就将这近年来吃下肚子里的再吐出去。

总比一家老小全都死光光要来的强。

待到日上三竿之时,熊文灿将家书已通过四处重新拔地而起、新建的驿站那些驿卒给寄了出去。

他刚出了府院,朝外行走之时。

忽地目光在边上一扫,却是在这街道四处看见了不少锦衣卫的身影。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太祖爷这是已打算布置了,大破大立。待来日,待了朝鲜那大胜之威,在福建、两广靠海之省,又有谁能碍得了太祖爷的宏图伟业?”

熊文灿脑中一顿思索,快步重回他的府院,又写了一封书信,将对家族与海贸的态度又复述了一遍,更坚决表明谁若是敢支持此事、负隅顽抗,待他熊文灿返回家族之时,必要将其逐出族谱,永世不得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