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朝鲜君臣,对大明一片忠心(1 / 2)

说到这里,申景瑗更是加重语气道:“莫忘了那位死而还阳的太祖圣皇帝,那可是从仙界归来的神一般的人物。”

朝鲜已是大明附属国,所以朱元璋在大明的地位,简直比朝鲜的老祖宗还有他们所信奉的先神都要隐隐高出一丝。

此刻,面前的朝鲜守将士卒听了之后,在这开春时节战事纷纷之时,才总算能睡上一个安稳觉。

……

朝鲜汉城。

王宫之内,朝鲜天子李倧拿着手上已看过数遍的《大明日报》,只觉心中血液沸腾。

哪怕是如今收到了前线战事一分分的颓势,也重新变得精神昂扬、备受鼓舞起来。

史书记载,李倧内心极度尊崇明朝,视后金为夷狄,哪怕对于后金此前同朝鲜所签订的江都合约,史称为“丁卯胡乱”,也憎恶其中的屈辱,这所谓的“兄弟之盟”不过是无力反抗下的妥协。

可此一时彼一时,大明之前无力救援是现实,所以考虑家国存亡,只能够一步步妥协。

毕竟他还想维护朝鲜的主权完整,以及对于大明的鲜明立场,可又想避免朝鲜对外的一次次惨败。

所以使得之前朝鲜的局势分外复杂,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鲜和后金,也就是如今的大清再次开战。

而战局未开之时,大明那边的锦衣卫便将军报传来,朝鲜人本身就有不少自愿加入锦衣卫的,而且还运输了一批批精良火器,是朝鲜军队从未见过的优秀。

到了如今,一步又一步。

好似未卜先知一般料敌于先,将郭山城、义州城、安州城还有平壤之处全都做好充足准备,所以才使得如今的前线战场处于焦灼状态,而非之前的一败再败。

王宫大殿内,李倧稳居主位坐于高堂。

他平和的面目不再看向《大明日报》,而是转向大殿之中的文武群臣,脸上的几分柔和也稍显冷峻。

“臣子们可有什么话要说?”

李倧沉声问道,自有王室天子的威严。

朝鲜朝堂一向分为妥协派和主战派,主战派又称为尊明派,坚守儒家华夷之辩,誓死尊奉明朝为正统。

对于后金的态度,更认为之前的屈服乃是奇耻大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所以此刻听了天子李倧之话,大司宪金尚宪,这位如今成为主战派代表、以气节和刚直闻名的大臣,立刻走出队列。

他身着宽大袖袍的淡蓝色服饰,坚毅的目光无不显示出决战之心:“陛下,我朝鲜素来示弱,并非真就如当下大清所想的那般可欺。

当今时局不复往日,天朝上国大明的陛下已是御驾亲征而来,其大后方还有那位如仙神一般自天界下凡的明太祖。”

“如今正是我朝鲜向大明聊表忠心之时。”

金尚宪冷冷开口,脸上虽显中正平和,手中却不知何时多出一圆滚滚的农作物:“诸位可看看,此乃何物?”

金尚宪当庭走到群臣面前,朗声一笑。

这朝鲜汉城的王宫大殿之内,群臣其实都已知晓此物名为土豆。

“土豆在如今的朝鲜已是遍地开花,亩产三千斤有余的粮食产量,让我国在粮食危机这一方面大大缓解。

有了粮食,经济便能回流,使得如今朝鲜的国力蒸蒸日上。

虽比不得大明、大清,却在原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金尚宪字字铿锵,让朝鲜群臣心下一紧,看着那土豆的眼神更是火热又复杂。

“诸位不妨想想,天朝上国那位从仙界归来、如仙神般的明太祖,为何要将此物传于我朝鲜?

便是因大明一直知晓,我朝鲜之心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后金治下,心却一直向往大明。还有那诸多火炮,以及大明接下来一支又一支的援军……当此时节,我朝鲜若是背弃大明、投于大清,恐怕待到来日大清被大明一举击败,我朝鲜便也成了战败国,那才是真正的百年屈辱。”

“请陛下明鉴。”

大司宪金尚宪的话语在大殿之内传遍所有人的心扉,让众人再不敢随意多言。

其后,主战派的弘毅馆提学吴达吉,以及年轻一辈中有着“三学士”之称的官员们,全都一一站出。

在这汉城皇宫大殿之内发出他们的声音:“陛下。当今大明有中兴之相,太祖下凡而来,我朝若此时不助大明,更待何时?”

“大清侵犯我国土,试图让我朝鲜归附,我朝鲜岂能一臣事二主?传出去,又岂能被大明所容?”

“请陛下早早决断。”

“其他人呢?”

天子李倧看着大殿内的一幕,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而主和派一方的领袖人物崔鸣吉却摇了摇头:“请陛下决断。我朝鲜的宗主国始终是大明,这世上何时有附属国背叛宗主国的道理?”

“我朝鲜绝不做这等事。”

这一刻,在群臣百官面前一直身为主和派的金民吉,也没有再提归附大清,反而立场鲜明地站到了大明这边。

但这对群臣而言,似乎也不算太瞠目结舌。

片刻惊讶之后,便一一明白:如今的朝鲜,上到天子李倧,下到汉城百姓,其实早已心归大明。

此前朝堂之所以分主战、主和两派,不过是因现实情况的考量罢了,否则以朝鲜此前的处境,恐怕早已国将不国、到了亡国的边缘。

群臣百官达成一致共识。

李倧目光大亮,面上涌现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天子圣威:“传令。我朝鲜各处地方整军备战,务必守好各处城池,绝不可有失。”

“面对满人,若其以旌旗大炮轰城,不必与其正面交战。城中各处存粮充足,且有朝鲜各族大力支持,当坚守待援。”

“另外,将《大明日报》的内容、大明各处军报军令,以及援军前来之事统统告知百姓。此番,我朝鲜要与大明共存亡。”

李倧天子金口一开,旨意当即在朝鲜国都汉城四处宣扬。

朝鲜民众在城内弹冠相庆,交头接耳、人传人,不过区区半日功夫,汉城之内已是众人皆知:“天朝大明的军队要来了。定能将那后金建虏打得落花流水。”

“我就知道,我们朝鲜就知道,大明不会一直衰落下去的。”

“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必将再次开创盛世。我朝鲜定要忠心耿耿于大明上国。”

无数朝鲜百姓自发宣扬,带来的效果着实不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中原之处,左良玉和曹文诏早早领了朱元璋的太祖令,从山西、陕西接壤之处出发,横跨大江南北。

过了足足数月,总算靠着左良玉麾下的部分水军来到了皮岛之处。

皮岛之上虽仍有大清军队驻扎,但大量精锐已齐齐开赴朝鲜国土,所以如今这皮岛之上驻守的,不过是些汉人和蒙古人。

“曹兄,如何打算?”

在水军航行的战船之上,左良玉舔了舔嘴角,望着远处的蒙古水军,已然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