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周奎只觉得心在滴血,甚至对朱由检这女婿也有了不少怨气:太祖皇帝这事儿,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说不定还能商量着再减少个五百两银子,那也是一个上好的扬州瘦马的价钱。
若是朱元璋知晓周奎心中所想,怕是要暴起杀人,而哪怕不知道周奎心中所想,朱元璋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
朱元璋沉了脸,随即看向身侧的朱由俭,而朱由俭此时也是震惊不已,全然不敢相信周奎,他的这位岳丈大人说出的话,他难不成真的想找死?
周皇后昨夜让人拿了价值五千两的首饰去给周奎,朱由检是知道的,对此,他也没有反对,想着周奎出五千两,皇室这边给个五千两,凑起来一万两,太祖皇帝应该会满意了。
没想到周奎竟然不愿意出一两银子,直接拿着宫里的五千两当作捐献,幸好他不知道周奎原本还打算截留一部分的,不然恐怕会直接气得吐血。
见朱由检这番模样,朱元璋眯了眯眼,大概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世上就是有这种智障的存在。
朱元璋冷呵呵笑了一声,当即说道:“嘉定伯捐五千两……那成国公,你呢!捐多少?该不会是四千两还是六千两,又或者七千两?”
闻言,成国公朱纯臣赶忙从武将勋贵一列走出,此刻的他面色坚毅,脑海中不断闪过朱元璋的狠辣手段,虽然心头同样在滴血,但此刻他却直接大声喊道:“回太祖皇帝,微臣愿捐银钱五万两。”
朱元璋听后没什么反应,随后看向下一人。
紧接着,奉天殿内其他武将勋贵接连开口:“回太祖皇帝,微臣愿捐银钱三万两。”
“微臣两万两。”
“微臣四万两。”
赫然间,奉天殿内没人把周奎的五千两当一回事,谁要是敢在捐银数额上“偷工减料”,恐怕今日就离不开这奉天殿了。
武将勋贵这边不断高声喊捐,文臣这边也不落下风,如今可是拿钱买命的唯一机会。
“太祖皇帝在上,微臣身为内阁首辅,家中也略有薄资,愿意为我大明出一份力,臣愿捐银十万两。”
温体仁面不改色,口中说出一个让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数字。
有温体仁这位浙党老大带头,浙党中的其他官员一个个目光闪烁,似乎也明白了这位首辅阁老的意思,喊出的银钱数目都不低。
“臣虽不才,但家中也有些资产,为了大明,臣愿意捐出家里全部资产八万两!”
“微臣愿捐银八万八千两。”
“微臣愿捐银七万五千两。”
浙党的官员们开了头,其他如东林党、齐党等派系的人也齐齐出声。
“微臣愿捐六万两。”
“微臣愿捐九万两。”
一个个仿佛全成了“狗大户”,在这奉天殿内哪里是捐钱?完全是在炫富。
这种情况让朱元璋听了心头毫无波澜,但一旁的朱由检看到后瞳孔骤缩,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些臣子,一个个居然如此有钱,而且他们肯捐出这么多,自然代表真正的身家起码要比这个数额再多出一倍。
那是个什么概念?恐怕比国库都差不到哪里去了。
他堂堂大明天子,竟连臣子都大大不如,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到最后,足足近半个时辰有余,奉天殿内百官所捐的银钱数目,由专门负责此事的太监徐高亲自起草的新一份名录再次出炉。
“看来诸卿都苦读圣贤之书,心系我大明,心中知晓忠义二字,咱甚是欣慰。”
朱元璋故作感慨地说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再度言明道:“昨日宫里面的人同样起草了一份名录,名录之上的人,方才所捐的银钱数目再翻上一倍,若是不愿的,咱也不会强求,全都是凭借对咱大明、对咱这个太祖皇帝的心意即可。”
此言一出,捐银钱数目最多、似乎要从十万两变成二十万两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更是先行一步,再次先声夺人道:“请太祖皇帝明鉴!微臣绝无怨言,名录之上银钱数目,凡涉及微臣,心甘情愿且为定数,臣愿将家中资产尽数捐于国库之内,只愿我大明昌盛,只愿太祖皇帝能率领我大明江山重归盛世,微臣甘愿吃糠咽菜!”
堂堂内阁首辅此刻作出的这番举动,是朝堂之上没几人能有的魄力。
但还是有那么几人,好似赌徒一般,同样将头重重磕在奉天殿之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喊道:“还请太祖皇帝救救大明。微臣也愿将家中资产全部捐于国库之内。”
“只求我大明江山万世昌隆!”
“太祖皇帝……”
一道道声响落下,可终究也不过一掌之数。
朱元璋将这些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内心也大概有了思量,扫了一圈过后,最终还是落在了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头上去道:“温体仁,如今大明满目疮痍,你身为内阁首辅,责任最大,咱本想拿下你,对天下有个交代,然如今你有此心,愿意捐出家中全部资产,之前之事,咱也就不计较了。”
“臣多谢太祖皇帝!”温体仁连忙下跪道,此时他的心里松了口气,自己的命算是暂时保住了。